介紹: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成立于1978年。數十年來,經過多位老一輩專家努力,發展為集臨床診療、基礎研究和本科及碩士教學為一體,在省內有較高聲譽的專業科室。近十年來,在學科帶頭人劉雄昌的帶領、科主任吳德明及副主任陳曉琴的密切配合下,業務發展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尤其于2007年建成了甘肅省當時規模最大的消化內鏡中心,購置了一批國際領先的消化內鏡設備,其中...
展開>>
介紹: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成立于1978年。數十年來,經過多位老一輩專家努力,發展為集臨床診療、基礎研究和本科及碩士教學為一體,在省內有較高聲譽的專業科室。近十年來,在學科帶頭人劉雄昌的帶領、科主任吳德明及副主任陳曉琴的密切配合下,業務發展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尤其于2007年建成了甘肅省當時規模最大的消化內鏡中心,購置了一批國際領先的消化內鏡設備,其中經鼻內鏡、放大胃鏡、高分辨腸鏡、雙氣囊小腸鏡、縱軸掃描超聲內鏡、雙管道治療內鏡等均在我省率先使用,開展了多項國內先進內鏡診療技術,大大提高了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鏡的診斷治療水平,為科室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設備基礎,在省內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突出的學科優勢,診療技術及學術水平被全省衛生系統和社會所公認。科室目前開放病床55張,5年來平均住院病人1500人次/年,床位使用率持續保持在110%以上,門診病人量10000人次/年。內鏡中心擁有國際最先進的經鼻胃鏡、結腸鏡、十二指腸鏡、雙氣囊小腸鏡、雙管道治療內鏡、放大內鏡、膠囊內鏡、超聲內鏡等20余套及相關附屬器械。年累計完成內鏡檢查10000余例。附屬實驗室一個,可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14C-呼氣實驗檢查。能夠熟練地開展三級甲等醫院評審標準中科室技術標準所要求的全部診療技術,消化內鏡于2007年成為甘肅省重點學科,消化內科于2013年成為蘭州市重點學科,消化內科護理部于2011年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病房。科室共計39人,其中各級醫師13名,護士26名。設置科室主任1名,副主任1名,護士長1名。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4名。目前所有醫師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4名(在讀1名)。科室先后有多名醫師赴日本、德國、新加坡、北歐、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學習、研修,所有醫生均曾在國內先進醫院消化科或內鏡中心進修學習。科室主辦大型高質量學術會議3次及小型會議多次。作為甘肅省中醫藥大學和河西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和碩士生培養點,為省內大專院校和基層醫院培養了大量進修、實習醫師和護士,并已經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4名,獨立在培1名。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科室開展多項在我省處于領先地位的技術,主要有:1.胰、膽管疾病的內鏡下診斷和治療:在我省較早開展ERCP(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ST(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BD(乳頭括約肌擴張術)、膽總管結石取石術及碎石術、膽管良惡性狹窄的內外引流術。科室開展的“十二指腸乳頭小切開聯合球囊擴張治療膽總管結石”和“直接膽道內鏡檢查與治療”兩項技術均在國內首先應用于臨床。2.早期胃癌、癌前病變與黏膜下腫瘤的內鏡下診斷和治療:在西北地區率先開展早期胃癌的雙胃鏡下EMR(經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C(帶透明帽的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L(借助套扎方法行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及ESD(經內鏡下粘膜下層剝離切開術)等內鏡診治技術。3.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治療:在我省最早開展了EIS(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硬化療法)、EVL(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治療)等技術以及金屬鈦夾在消化道大出血中的應用。4.內鏡下消化管良、惡性狹窄的擴張與金屬支架置入術:包括食管、幽門、結腸、吻合口和膽、胰管等部位的支架置入術;放射性支架置入;內鏡下化療緩釋粒子植入治療消化道晚期惡性腫瘤等。5.在我省率先開展了內鏡下超聲微探頭、穿刺超聲內鏡應用于消化道及周圍臟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6.在甘肅省率先引進雙氣囊小腸鏡以及膠囊內鏡,開始全小腸檢查及部分小腸治療技術,如腺瘤切除、內鏡下止血、狹窄擴張等,填補了省內空白。7.開展了消化道內鏡診斷和治療中鎮靜麻醉術的應用以及在西北地區首先開展了內鏡下經皮胃造瘺術(PEG)。8.2016年率先在我省開展了消化道早癌的藍激光內鏡診斷(BLI)。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