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1960年,正式成立中醫科,共有醫護人員16名,只開設了中醫門診及針灸門診。1973年4月,正式成立中醫病房,有醫護人員11名。收治病種主要以消化、肝膽方面的疾病為主,并開始接受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系學生的課間及生產實習任務,是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系最早的臨床實習基地。1984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醫學教研室,承擔臨床醫學專業《中醫...   展開>>

        介紹: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1960年,正式成立中醫科,共有醫護人員16名,只開設了中醫門診及針灸門診。1973年4月,正式成立中醫病房,有醫護人員11名。收治病種主要以消化、肝膽方面的疾病為主,并開始接受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系學生的課間及生產實習任務,是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系最早的臨床實習基地。1984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醫學教研室,承擔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的教學任務。1985年,中醫科開展了推拿業務,并與針灸專業合并成立了中醫科針灸推拿專科門診。1986年3月,中醫科擴建,配備了搶救危重癥患者的基本設備。1995年,成立了中醫頸腰椎專科門診,引進了微機控制的頸、腰椎牽引床。配合中醫綜合療法,開展對頸、腰椎疾病的中醫綜合治療。2002年,正式開設了中西醫結合病房,擴大了業務范圍。2005年12月,中醫病房遷入第二住院大樓,病房條件明顯改善,并按西醫內科的標準配備了相關醫療設備。2006年,成立了中藥藥浴專科,引進了中藥熏蒸治療床、中藥腿浴器,制備了二大系列共計十余種中藥藥浴液,主要治療各種慢性病,療效顯著。2007年,本科被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勤部授予“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的光榮稱號。2014年所在科室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脾胃病重點專科。2015年科主任杜錦輝同志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二批“名中醫”稱號;12月正式搬遷入新門診綜合病房,床位擴至56張,病房條件進一步明顯改善,同時引進膏方制膏機、男性性功能障礙治療儀,進一步擴展業務范圍。業務范圍中醫科為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一級科室,中醫科又分為中醫門診和中醫病房二部分,中醫科現有醫護人員32名,其中主任醫生/教授7名(知名專家1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名,主治醫師/講師2名,醫師3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7名,護士2名。中醫門診設有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專家門診、普通門診、針推門診、頸腰椎疾病專科門診、中藥藥浴專科門診。專家門診現有位專家出診,主要以中醫、中西醫結合防治內科、婦科、男科等常見病及疑難雜證為主,各位專家在此基礎上又有不同的專攻方向,近年來逐漸在肝膽脾胃病、糖尿病、中風后遺癥、類風濕、退行性骨關節病、頸腰椎疾病、老年病、的調理方面形成一定的優勢。中醫病房現有病床56張,分設中醫病房及中西醫結合病房。本科充分利用綜合醫院的優勢,與相關科室橫向聯合,發揮中醫藥的特色,重點收治肝膽脾胃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類風濕、骨關節病、月經不調、慢性婦科炎癥、帶下病等婦科疾病,三伏(三九)貼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針灸拔罐治療中風后遺癥、及腫瘤放、化療術后的病人,采用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案,配合辨證膳食指導、扶正祛邪兼顧、針推藥浴并用等中醫綜合療法,療效顯著提高。中醫科又是隸屬于內蒙古醫科大學的中醫學教研室,主要承擔臨床醫學、口腔、麻醉、影像學、法醫學本科的《中醫學》教學工作,同時承擔中醫學院本科《中醫急診學》的教學工作。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我區第一個中醫內科碩士學位的授予點,現有研究生導師1名,目前共培育出碩士生15名。門診電話:3451799,(新門診綜合樓六樓中醫科門診)。病房護士站電話:3451735,(新門診綜合樓22樓中醫科)。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江市| 丰都县| 措勤县| 嫩江县| 开化县| 壤塘县| 社会| 安远县| 井陉县| 汪清县| 集安市| 高安市| 安阳市| 杂多县| 陇西县| 独山县| 永昌县| 筠连县| 礼泉县| 中方县| 成武县| 凌源市| 二连浩特市| 伊宁县| 潜江市| 柏乡县| 博白县| 突泉县| 石棉县| 舒兰市| 平昌县| 通辽市| 新宁县| 论坛| 铜陵市| 华亭县| 铜山县| 鞍山市| 富裕县| 常宁市|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