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2006年核醫學科重組了包括核醫學影像、放射性核素治療、體外分析實驗室及核醫學臨床前實驗室為一體的綜合性臨床科室(前身為同位素室,建于1980年)。2013年獲批《內蒙古自治區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2014年獲批《內蒙古自治區分子與功能影像工程技術中心》和《內蒙古自治區產業創新團隊》,2015年獲批《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2016年獲得《內蒙...   展開>>

        介紹: 2006年核醫學科重組了包括核醫學影像、放射性核素治療、體外分析實驗室及核醫學臨床前實驗室為一體的綜合性臨床科室(前身為同位素室,建于1980年)。2013年獲批《內蒙古自治區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2014年獲批《內蒙古自治區分子與功能影像工程技術中心》和《內蒙古自治區產業創新團隊》,2015年獲批《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2016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醫療衛生領先學科》,2021年獲批《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創新工作室》。科室現有39人,其中學科帶頭人1人,學術骨干10人,正高4名,副高11名,博導1名,碩導9名,博士7人,碩士8名。國務院特貼專家1名,自治區草原英才4名,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5名,“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一二層次2名。芬蘭國家PET中心、美國路易維爾大學、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等名校訪問學者5名。目前科室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配備PET/MRI1臺、PET/CT2臺,SPECT/CT2臺,SPECT1臺,骨密度儀1臺,小γ相機1臺、小動物PET/CT1臺,小動物SPECT1臺,小動物熒光成像儀1臺及放射自顯影儀1臺和回旋加速器2臺、標準化合成和分裝熱室10個,自動化合成模塊8臺等。每年完成PET/CT及SPECT/CT檢查15000余人次,完成放免等體外檢驗220000余人次,核素治療800余人次。利用回旋加速器自主生產合成的放射性藥物20余種,自主淋洗標記的放射性藥物20余種,而且還在不斷創新研發新的顯像劑,其中心臟受體顯像劑的研發填補了國內該方面研究的空白。近年來科室承擔科研項目100余項,國自然16項(其中聯合基金1項),國家科技部重大儀器發明1項,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1項,自治區自然基金重大、重點項目10余項,獲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1項,自治區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科技獎40余項,獲發明專利30余項。科室值班表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山市| 锡林浩特市| 谷城县| 乌拉特前旗| 青州市| 绥江县| 济宁市| 科技| 射阳县| 南溪县| 合山市| 红原县| 五华县| 织金县| 儋州市| 即墨市| 明光市| 漳平市| 桦甸市| 卢龙县| 洛隆县| 惠水县| 建湖县| 甘孜县| 商丘市| 元朗区| 安仁县| 社会| 徐州市| 辰溪县| 清涧县| 昔阳县| 广南县| 石柱| 阳高县| 辉县市| 宜良县| 山阳县| 安平县| 松原市|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