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成立于2012年06月11日,是集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的臨床學科。科室目前開放床位有13樓雙人間9張,單人間6張,14樓雙人間7張,單人間6張。18樓四人間23張,雙人間6張,單人間4張,19樓產房及新生兒室。一、人員情況:現有衛生技術人員128人,其中醫生44人,護士、助產士84人,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36人。碩士...
展開>>
介紹:
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成立于2012年06月11日,是集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的臨床學科。科室目前開放床位有13樓雙人間9張,單人間6張,14樓雙人間7張,單人間6張。18樓四人間23張,雙人間6張,單人間4張,19樓產房及新生兒室。一、人員情況:現有衛生技術人員128人,其中醫生44人,護士、助產士84人,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36人。碩士研究生13人,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19人。二、診療范圍:常規的普通及高危門診外還有獨家的助產士門診、母乳喂養指導門診、傷口護理門診、中醫產科門診、產后康復門診、分娩鎮痛門診、TALACK門診等特色門診。三、目前科室的成就:建立校級產科優生研究中心,獲國自然立項一項,大力發展科研,現科室團隊分五個小組從事不同領域的產科研究,也獲得了新苗計劃、科技局計劃等多項科研課題。發表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其余期刊上百篇。科室在全國全省的學術團隊中世界中聯圍產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信息與大數據分會、貴陽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貴州省醫療質量孕產婦死亡及新生兒死亡評審專家會、貴州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貴州省產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等任職。科室承擔貴州中醫藥大學產科學本科的授課,幫扶普定縣中醫院及云巖區婦保院建立產科。目前每年至少培養1名碩士研究生以及負責實習生的輪轉學習;每年至少接受10名進修醫師。四、學科力量:產科圍繞著“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窒息率、致殘率,減少醫療糾紛”的目標取得長足的進步,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制定嚴格的產科規范,在不斷開展新技術如無痛分娩、水囊促晚期宮頸成熟、氣囊仿生助產、腹主動脈球囊介入用于前置胎盤及胎盤植入手術等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分娩導樂,疤痕子宮經陰道分娩、臀位外倒轉術等新技術、新項目。特別是“二胎”政策放開后,高齡孕產婦合并癥、并發癥的增加,給我們產科臨床工作帶來了更嚴峻挑戰。如何加強產科工作的自身建設仍然是我們的目標方向。1.在孕產婦的危重癥治療上,搶救成功率100%,開展“備孕-產檢-住院分娩-產后康復”一體化的產科服務模式,產科內設新生兒科、B超室、產后康復、產前篩查、產科中醫診療等多個輔助科室及家化式病房,產房內設手術室,能夠真正達到5分鐘緊急剖腹產,門診除了常規的普通及高危門診外還有獨家的助產士門診、母乳喂養指導門診、傷口護理門診、中醫產科門診、產后康復門診、分娩鎮痛門診、TALACK門診等特色門診。在現有基礎上,建立MICU,加強危重孕產婦救治工作。2.開展的省內領先技術有:腹主動脈球囊預置管聯合自體血回輸聯合雙側輸尿管支架植入術治療兇險型前置胎盤成功率100%無一例切除子宮,出血量1000ml以下。在省內率先系統化開展分娩鎮痛,鎮痛率達到70%-80%在省內領先,是全國常青藤分娩鎮痛示范基地,在麻醉科主導創立“彩虹橋”分娩鎮痛團隊,帶領團隊全省巡講,致力于全省無痛分娩的推廣。在省內率先引入導樂分娩,分娩率達到50%以上。產科自體血回輸技術的常規開展,可以緩解目前用血緊張的狀況,解決某些稀有血型供血問題,用血安全,擴大血源減少患者經濟開支。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成立于2012年06月11日,是集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的臨床學科。科室目前開放床位有13樓雙人間9張,單人間6張,14樓雙人間7張,單人間6張。18樓四人間23張,雙人間6張,單人間4張,19樓產房及新生兒室。一、人員情況:現有衛生技術人員128人,其中醫生44人,護士、助產士84人,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36人。碩士研究生13人,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19人。二、診療范圍:常規的普通及高危門診外還有獨家的助產士門診、母乳喂養指導門診、傷口護理門診、中醫產科門診、產后康復門診、分娩鎮痛門診、TALACK門診等特色門診。三、目前科室的成就:建立校級產科優生研究中心,獲國自然立項一項,大力發展科研,現科室團隊分五個小組從事不同領域的產科研究,也獲得了新苗計劃、科技局計劃等多項科研課題。發表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其余期刊上百篇。科室在全國全省的學術團隊中世界中聯圍產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信息與大數據分會、貴陽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貴州省醫療質量孕產婦死亡及新生兒死亡評審專家會、貴州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貴州省產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等任職。科室承擔貴州中醫藥大學產科學本科的授課,幫扶普定縣中醫院及云巖區婦保院建立產科。目前每年至少培養1名碩士研究生以及負責實習生的輪轉學習;每年至少接受10名進修醫師。四、學科力量:產科圍繞著“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窒息率、致殘率,減少醫療糾紛”的目標取得長足的進步,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制定嚴格的產科規范,在不斷開展新技術如無痛分娩、水囊促晚期宮頸成熟、氣囊仿生助產、腹主動脈球囊介入用于前置胎盤及胎盤植入手術等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分娩導樂,疤痕子宮經陰道分娩、臀位外倒轉術等新技術、新項目。特別是“二胎”政策放開后,高齡孕產婦合并癥、并發癥的增加,給我們產科臨床工作帶來了更嚴峻挑戰。如何加強產科工作的自身建設仍然是我們的目標方向。1.在孕產婦的危重癥治療上,搶救成功率100%,開展“備孕-產檢-住院分娩-產后康復”一體化的產科服務模式,產科內設新生兒科、B超室、產后康復、產前篩查、產科中醫診療等多個輔助科室及家化式病房,產房內設手術室,能夠真正達到5分鐘緊急剖腹產,門診除了常規的普通及高危門診外還有獨家的助產士門診、母乳喂養指導門診、傷口護理門診、中醫產科門診、產后康復門診、分娩鎮痛門診、TALACK門診等特色門診。在現有基礎上,建立MICU,加強危重孕產婦救治工作。2.開展的省內領先技術有:腹主動脈球囊預置管聯合自體血回輸聯合雙側輸尿管支架植入術治療兇險型前置胎盤成功率100%無一例切除子宮,出血量1000ml以下。在省內率先系統化開展分娩鎮痛,鎮痛率達到70%-80%在省內領先,是全國常青藤分娩鎮痛示范基地,在麻醉科主導創立“彩虹橋”分娩鎮痛團隊,帶領團隊全省巡講,致力于全省無痛分娩的推廣。在省內率先引入導樂分娩,分娩率達到50%以上。產科自體血回輸技術的常規開展,可以緩解目前用血緊張的狀況,解決某些稀有血型供血問題,用血安全,擴大血源減少患者經濟開支。科室開展了產鉗、胎吸、內倒轉、臀牽引等助產技術,居省內領先水平,大大降低了剖宮產率促進了自然分娩。進一步開展疤痕子宮經陰道分娩及臀位外倒轉術等,減少剖宮產率。3.中醫特色學科建設有國醫大師劉尚義為科室定制的璋瓦益養膏應用于孕期及產后調理、院內制劑均消散治療傷口感染、針灸聯合艾灸轉胎位、金黃散治療術后不完全性腸梗阻、開奶回奶等,用中醫學的方法來解決西醫治療局限的產科疑難雜病。中西醫結合真正為孕產婦保駕護航,致力成為貴州省中西醫結合產科行業的領頭羊。4.建立校級產科優生研究中心,獲國自然立項一項,大力發展科研,現科室團隊分五個小組從事不同領域的產科研究,也獲得了新苗計劃、科技局計劃等多項科研課題。發表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其余期刊上百篇。5.在目前學科人員配置基礎上,引進高學歷,學科帶頭人等進一步充實提高學科人員合理配置,特別是孕產婦危重癥治療方向人才。加大新生兒專科建設,為提高早產兒及新生兒危重癥的治療水平。建設家庭化產房,滿足不同人群需要。繼續完善產前診斷中心的建立,實現一體化的產科服務模式的完整性,打造省內學術地位發展共贏,特別的醫聯體的發展,體現科室在中醫系統產科中的龍頭地位,并輻射至全省中醫系統。提高中醫應用發展至全省應用。五、科室設施設備:擁有較為先進的、齊全的產科醫療檢查、監護、接生、治療設備:GE四維彩超8臺、多功能電動綜合產床、多功能胎心監護儀、胎兒臍血流圖監測儀、產后恢復治療儀、無創胎兒血氧飽和度監測儀、新生兒紅外線輻射臺、新生兒藍光治療儀、新生兒多功能培養箱、吊臂供應系統、蘇菲呼吸機、多參數新生兒心電監護儀等。六、科室擅長:科室著力于加強產房快速反應團隊建設和多學科團隊協作,是保證危急重癥搶救的關鍵。利用新技術新項目,特別的引進高層次人才(產科重癥醫學方向),加強危重癥搶救力度。無痛分娩、水囊促晚期宮頸成熟、氣囊仿生助產、腹主動脈球囊介入用于前置胎盤及胎盤植入手術等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分娩導樂,疤痕子宮經陰道分娩、臀位外倒轉術等新技術、新項目。七、科室特色:產科于2012年建科,快速發展至現年均分娩量5000-6000,門診量:75010,出院量:10159,年手術量:3000,收治的高危病人占70%,省內領先技術有:腹主動脈球囊預置管聯合自體血回輸聯合雙側輸尿管支架植入術治療兇險型前置胎盤成功率100%無一例切除子宮,出血量1000ml以下。在省內率先系統化開展分娩鎮痛,鎮痛率達到70%-80%在省內領先,是全國常青藤分娩鎮痛示范基地,在麻醉科主導創立“彩虹橋”分娩鎮痛團隊,帶領團隊全省巡講,致力于全省無痛分娩的推廣。在省內率先引入導樂分娩,分娩率達到50%以上,既解決了生理的疼痛,也關注了情感的體驗,使分娩真正的達到舒適分娩。產科自體血回輸技術的常規開展,可以緩解目前用血緊張的狀況,解決某些稀有血型供血問題,用血安全,擴大血源減少患者經濟開支。科室開展了產鉗、胎吸、內倒轉、臀牽引等助產技術,居省內領先水平,大大降低了剖宮產率促進了自然分娩。中醫特色服務有國醫大師劉尚義為科室定制的璋瓦益養膏應用于孕期及產后調理、院內制劑均消散治療傷口感染、針灸聯合艾灸轉胎位、金黃散治療術后不完全性腸梗阻、開奶回奶等,用中醫學的方法來解決西醫治療局限的產科疑難雜病。中西醫結合真正為孕產婦保駕護航。致力成為貴州省中西醫結合產科行業的領頭羊。在疫情常態化的新形勢及“三胎開放”的政策下,更好地保障母嬰安全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新的挑戰。對所有孕產婦在妊娠、分娩和產后得到高質量的保健服務來保證母嬰安全。進一步完善產科的建設體系、持續提高高危孕產婦的防治策略、提高產科醫護人員急救能力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在產科的應用,走中西醫結合道路,大力開展中醫藥在產科孕期、產后中的運用,追古溯源,積極開展艾灸轉胎位、茵陳蒿湯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郁積癥,中醫中藥治療妊娠合并內、外科疾病等治療,對于針灸治療產后尿潴留、產后骨盆疼痛,中醫中藥治療剖宮產術后腸梗阻、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等有巨大的前景。中醫特色學科建設有國醫大師劉尚義為科室定制的璋瓦益養膏應用于孕期及產后調理、院內制劑均消散治療傷口感染、針灸聯合艾灸轉胎位、金黃散治療術后不完全性腸梗阻、開奶回奶等,用中醫學的方法來解決西醫治療局限的產科疑難雜病。準備開展產科康復病區,每一個為分娩期得到中西醫結合治療,提高分娩體驗舒適度。八、科室教學:學科科研團隊榮譽獲得兩項榮譽,以周意園主任為學科帶頭人,擁有2名博士研究生、13名碩士研究生及20名學士本科為學科團隊進行產科專科教學。完善制度管理體制、薪酬體制,有一定的文化建設,具備較合理的人才梯隊,在嚴格遵守執行20項核心制度前提下,建立完善適合科室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形成產科科學研究具備一定基礎,科研方向及人才初具規模。教學方面,做好婦產科教研室的本科及碩士研究生的理論教學和臨床教學工作。九、科研情況:2021科室已獲得1項國自然基金立項,下一步目標是獲得國自然青年基金立項或過自然再次立項,每年發表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或科技核心)不低于3篇,廳局級課題立項每年不低于1項,建立健全醫學人員科研考核激勵機制,讓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用科研的視角發現問題,在科研中解決問題,最終服務于臨床工作,為孕產婦創造更好的診療,申請院內制劑每年不低于1項。鼓勵各級人員申報各級科研課題,在目前已開展研究方向的基礎上,著重于中醫藥在產科的應用研究。在產前診斷的契機下,開展完善產前診斷的相關研究,大力發展科研。十、科室文化:秉承“愛在中一,用心守護”的理念,倡導一體化的服務模式。制定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服務相關制度,為孕產婦提供“五心”服務——熱心、關心、耐心、細心、安心。轉變觀念不斷細化服務流程,推出了人性化線上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