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風濕科,前身為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內科的一個專業組。醫院血液風濕科的發展經歷了50年從艱苦創業到蓬勃發展的歷程,在數任科主任和科室同志們的不懈努力下,該科已成為青海省內實力最強的血液風濕專科之一,在臨床、科研及教學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血液風濕科發展史1959年建院,成立內科1974年設立血液病實驗室1986年設立內科血液專業...   展開>>

        介紹: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風濕科,前身為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內科的一個專業組。醫院血液風濕科的發展經歷了50年從艱苦創業到蓬勃發展的歷程,在數任科主任和科室同志們的不懈努力下,該科已成為青海省內實力最強的血液風濕專科之一,在臨床、科研及教學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血液風濕科發展史1959年建院,成立內科1974年設立血液病實驗室1986年設立內科血液專業組,設床位15張1997年成立血液專科,設床位23張2001年設病床23張,2張層流病床2002年血液科被評為青海省重點專科、青海省名科2003年被批準為青海省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開展造血干細胞移植工作2006年命名為血液風濕科(設床位30張,2張層流病房)2009年設床位33張,2張層流病房2012年床位60張一、創業時期血液風濕科歷史悠久,是青海省內最早成立的血液專科之一。1959年建立了內科,為內科五、六病區,當時隸屬于大內科下有若干個專業組,血液組即在其中。1979年內科分為內一、內二兩個病區,血液組隸屬于內一科。1986年正式設立血液病專業組,固定床位15張。1997年9月血液組從內科獨立,成為獨立科室,正式成立血液科。經過50年的發展,血液科不斷改革、發展和壯大。賈乃鏞教授是醫院血液科的創始人,于1971年參加了在蘭州舉辦的中央血液學師資培訓班,之后就開始進行血液病有關實驗研究,為臨床工作提供平臺。并積極籌備組建血液病實驗室,1974年醫院正式建立了血液病實驗室,當時在賈乃鏞主任的指導下,由趙瑩、盧玉華擔任實驗室工作,開展了血細胞形態學、骨髓形態學、出凝血方面的工作,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據。賈乃鏞教授先后又參加1978年、1981年全國血液病新進展學習班,引進了血液病診斷和治療技術。1986年醫院在內科一病區設置了血液、消化、內分泌和腎病四個專業,血液專業組成立后固定有15張住院床位,賈乃鏞教授任大內科主任兼血液專業組長。對血液病、高原病和內科疑難雜癥深入研究,解決了大多數血液病、高原病和疑難雜癥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問題,完成了大量的醫療任務,承擔診斷學和內科學部分教學任務。在此基礎上,結合青海省實際情況,開始了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等方面的科學研究。二、發展時期1986年血液專業組建立,賈乃鏞教授任科主任,從此,血液科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97年9月,血液科正式成立,固定床位23張。隨著醫院和專業的發展,在賈乃鏞教授的努力下,血液專業組得到不斷的發展和壯大。人才培養:隨著社會需求增加和醫院的發展,在院領導和賈乃鏞教授的努力下,積極引進和培養血液學專業技術人才。除賈乃鏞主任以外,血液專業組人員先后尚有西安醫科大學畢業的郭杰、李占全和青海醫學院畢業的楊發滿、冀林華、耿惠、蘇娟、李建平、熊輝霞、袁霞、羅偉等專業醫生。1995年賈乃鏞主任擔任首批碩士研究生導師后,養了高層次的血液病專業技術人才和科研人才,并先后為血液科增加了崔森、柴克霞兩名血液學專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專業人才。郭杰于1994年始任血液科副主任,1998年李占全任血液科副主任、2001年崔森任血液科副主任,付霞任護士長,2004年崔森任血液科主任。在這幾任主任的努力下,血液科在醫療、教學和科研方面均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1990年血液實驗室新增專業實驗人員王紅心,1996年李玉麗進入實驗室工作,血液實驗研究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開展了細胞培養技術及細胞遺傳學檢測、白血病免疫分型等工作,使血液科的整體診治水平進一步提高。2007年冀林華任科副主任。同時,積極加強風濕免疫疾病診治水平。2010年冀林華任血液風濕科主任,柴克霞任副主任,付霞任護士長。醫療隊伍的建設是保證和提高醫護質量的先決條件。為培養高級醫護人才,血液科在醫院的支持下,采取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條件內部培養與派出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提高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2006年冀林華獲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2007年李建平考取中國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博士;2008年崔森畢業于日本金澤醫科大學,獲博士研究生學位;其他醫師均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2012年蘇娟考取青海大學高原醫學血液病專業博士研究生。近幾年護理人員也充分利用業余時間,積極提高學歷水平,5人參加護理本科學習,5人參加護理大專學習。2009年血液風濕科新增人員2人:馬曉靜、陳媛清。20人(次)參加2004年“全國風濕病診斷治療學習班”、“白血病根治性治療學習班”、每年“全國風濕病年會”、2007年“全國風濕病高級研討班”、“全國生物治療學習班”、每屆“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全國學術會議”、“血液病診療新近展學習班”、“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學習班”等全國性學術會議和培訓班。2004年6人參加“第六屆世界高原醫學和低氧生理學術大會暨第五屆中華醫學會高原醫學年會”,3人參加大會發言、2人參加展版展出。2008年11月李占全教授、冀林華副教授等5人在印度參加亞泰地區高原醫學大會。主辦國家級血液病學、風濕病學CME項目6次,參加國家級CME項目20多人次,參加青海省CME項目40多人次。每年選派人員到國內先進的單位進一步深造,引進先進的診治技術,努力使血液風濕科與國內外先進單位看齊。血液科整體學歷水平達青海省前茅。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使血液風濕科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有力地促進了醫療質量、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和提升。醫療工作:在工作中,血液風濕科以學科快速和持續發展為宗旨,堅持以各項法律法規及醫療制度規范醫療行為,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嚴格遵守有關專科和專病診療規范實施臨床工作,保證診療工作安全有效。目前為至,常年開放床位60張,全年床位使用率98%以上,形成一定的專科規模。多年來堅持以留學、進修、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與國內外交流,及時掌握最新專業發展,盡可能以最新知識、最新臨床技術為病人提供診治手段,以獲得最佳療效。保持搶救成功率95%,治愈好轉率95%以上。科室每年平均收治各種血液病、風濕病、高原病及其他疑難雜癥病人近1000余人次,病危病人30人,病重病人60人,搶救病人18人,年均死亡病人3人,人均住院日18天,每年平均完成普通門診病人診治近9000人次,專家門診病人診治800余人次。成份輸血占輸血比例的99%以上。承擔院內外疑難病例的會診和指導工作,每年完成全院會診約25/人均次,院內會診近250人次,院外會診10余人次。每年完成骨髓細胞分析平均700人次,完成外周血細胞形態分析、血常規檢查及體液細胞形態分析等近5000人次,細胞化學染色和免疫表型鑒定400余人份,其他檢查項目280人份,同時還開展染色體核型分析(30余人次),細胞培養、造血干細胞分離采集、純化、體外凍存等先進技術,為血液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積極支援基層醫療工作,每年多次參加各種形式的義診活動、參加醫療隊和醫療保健工作平均每年4次。2008年出院患者數達680人,門診量達到20000人次,患者特點表現在:一是數量大幅增加,其中危重病人增加明顯,二是專科疾病和疑難病例大增。依托血液科豐富的臨床經驗,解決了大量疑難雜癥如不明原因發熱、不明原因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以及各種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痛風,骨質疏松,以肌痛,肌無力為主要表現的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的診治。為了方便病人就診,醫院決定在原血液科的基礎上成立血液風濕科,2006年血液科更名為血液風濕科。血液風濕科承擔著各類血液、淋巴結、肝、脾等血液、免疫系統疾病的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擁有省內一流的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設施,多年來診治了大量的血液、風濕、淋巴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形成了血液、淋巴、骨關節、皮膚、肌肉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系統診治規范,在疑難危重病癥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建立了完善的護理制度,經過數十年的建設,血液風濕科已擁有相當扎實的基礎。血液風濕科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得到大副提高。2001年在青海省政府、人事廳和醫院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醫院建成了先進的層流病房,其中“百級倉”2間,不僅為血液系惡性腫瘤病人的大劑量化療提供了良好的病房條件,還可以開展造血干細胞移植工作。2002年血液風濕科被評為青海省名科,青海省重點學科。血液風濕科在臨床診治方面不斷引進先進技術。2001-2002年送出到國內先進單位培養造血干細胞移植專業人員5名,2003年成功實施青海省首例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術治療惡性淋巴瘤。血液科擁有先進的血液病實驗室,現有專業技術人才3名:王紅心、李玉麗、李學梅。除進行血細胞形態分析、骨髓細胞學分析等常規工作外,可進行細胞化學染色、近年熟練開展了細胞免疫表型鑒定、細胞培養、細胞遺傳學分析、造血干細胞分離采集、體外凍存、培養技術及細胞遺傳學技術,為血液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科室建設:2003年在青海省首個被獲準成立“青海省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2006年血液科碩士研究生點被獲批為青海省博士研究生培養點。2009年血液風濕科正在積極申請國家醫藥管理局考核批準為國家新藥臨床實驗機構。科室業務:1、血液系統疾病:各種類型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營養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骨髓纖維化、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友病、高粘血癥或易栓癥等的診治。2、風濕免疫病: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硬皮病、干燥綜合征、系統性血管炎、雷諾病等的診治。3、各種疑難雜癥:如不明原因的發熱,不明原因的肝、脾或淋巴結腫大,不明原因的骨、關節、肌肉痛,不明原因黃疸、乏力、消瘦等的診治。4、高原病:慢性高原病的診治。5、其他:惡性腫瘤、淋巴瘤、實體瘤、重癥再障、先天性免疫缺陷、先天性代謝病等疾病的診斷、治療包括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教學工作:血液風濕科是診治血液淋巴系統、風濕免疫系統疾病的專業臨床學科,現有主任醫師、教授3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3人,主治醫師、講師4人。擁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人。多年來出色完成了大量醫學教學任務,包括青海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班、預防醫學系、地方病研究班、麻醉班、影像班等班級的內科學(血液病、高原病、風濕免疫病等)理論授課及臨床見習和實習任務,教學內容豐富、結構科學,臨床實踐性內容與基礎理論相結合。同時血液科是青海大學醫學院內科學血液病學碩士研究生及高原醫學方向博士生培養點,早在1995年賈乃鏞教授就首先開始招收血液學碩士研究生,郭杰任副導師。2003年始,由許存和教授和李占全教授擔任血液學碩士研究生導師,2008年崔森教授擔任高原血液病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目前已培養血液學專業畢業碩士研究生24名(1998年2名,2001年2名,2002年2名,2003年3名,2005年2名,2006年2名,2007年3名,2008年5名,2009年3名),在讀10人,培養了大批高層次血液病專業人才。每年在院外進行關于成份輸血、DIC診治、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內容的專題講座多次。進行病理科骨髓形態學教學。參加培訓和學術交流、舉辦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開展“三新”項目。2002年8月20日至24日成功組織舉辦了國家級CME項目“高原病基礎與診治進展學習班”,參加人員達154人。成功組織舉辦了2003年國家級CME項目“貧血性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參加人數達300余人。2003年舉辦了西北五省血液學學術會議。近年多次成功舉辦國家級CME項目。科研工作:長期積極開展科研和技術創新工作,70年代開始,賈乃鏞教授就致力于高原紅細胞發病機制的研究,“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發病機理的臨床研究”于2000年獲中國“九五”科學技術成果獎,受獎人員有賈乃鏞、焦占元、郭杰、王紅心、何文林、高芬、楊發滿。“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發病機制的理論研究”于1998年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受獎人員有賈乃鏞、焦占元、何文林、郭杰、高芬。《慢性高原病診斷學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獲2007年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及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賈乃鏞為受獎人員之一。2006年崔森教授主持完成  收起>>

        專家列表

          暫無專家信息!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富县| 汉源县| 来宾市| 青龙| 宜君县| 建昌县| 石泉县| 敖汉旗| 确山县| 沐川县| 任丘市| 射阳县| 公安县| 三亚市| 北流市| 无极县| 酉阳| 浙江省| 西乌珠穆沁旗| 松阳县| 霍邱县| 麻城市| 新建县| 尚志市| 卓资县| 吐鲁番市| 江油市| 安图县| 江达县| 巴青县| 兴城市| 南投县| 波密县| 鹤壁市| 桂平市| 桃园县| 嘉祥县| 卢湾区| 天等县| 榆林市|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