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前言——悠久的紅色歷史,深厚的學術底蘊,厚重的民族文化北京醫院神經內科是中國最早獨立建立的專科科室,那是在20世紀50年代,當時稱為腦系科。從這個科室走出了中國神經病學界很多優秀的專家,一度占據了最能體現中國神經病學界最重要的學術位置,即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新德(已故)】;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許賢豪(已故)】;在這些前輩們...   展開>>

        介紹: 前言——悠久的紅色歷史,深厚的學術底蘊,厚重的民族文化北京醫院神經內科是中國最早獨立建立的專科科室,那是在20世紀50年代,當時稱為腦系科。從這個科室走出了中國神經病學界很多優秀的專家,一度占據了最能體現中國神經病學界最重要的學術位置,即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新德(已故)】;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許賢豪(已故)】;在這些前輩們的帶領下,北京醫院神經內科同樣夯實了堅實的學術基礎,蓄積了強大的學術發展能量,勢必與時俱進,實現更大的輝煌。北京醫院神經內科的總體布局——重點突出,全面發展借助上述強大的平臺,北京醫院神經內科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也是北京醫院的重點學科。目前神經內科共有4個病區共104張床位,長期承擔著北京醫院高干保健以及公眾神經系統疾病診治的門急診、病房等工作。北京醫院神經內科共有130名左右醫務人員,其中醫師36人,包括主任醫師(教授)17人,副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6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6人,博士22人,碩士6人)。護士85人,本科以上學歷護士占91%,護齡10年以上的占33%。技術員7人,行政秘書1人。北京醫院神經內科根據北京醫院的醫療特色建立了4個專業中心,包括:(1)腦血管病中心;(2)神經變性病中心;(3)神經電生理中心;(4)神經免疫病中心。另外成立了10個專業協作組,包括:(1)血管疾病風險分層預測與分級管理協作組;(2)免疫功能評估與維護協作組;(3)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疾病診治協作組;(4)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診治協作組;(5)精神心理行為障礙診治協作組;(6)神經系統感染疾病診治協作組;(7)神經系統癥狀診治協作組;(8)腦功能評估與維護協作組;(9)神經系統危重癥診治與腦死亡評估協作組;(10)健康文化研究協作組。北京醫院神經內科建立了相應的獨立實驗室及檢查室,包括:腦血管病實驗室,經顱多普勒室;神經心理室;神經電生理室(肌電圖、誘發電位、腦電圖、經顱磁刺激等)及神經病理室;神經免疫實驗室。在完成日常的臨床工作外,還承擔著教學培訓與科研工作。另外,北京醫院神經內科還承擔了北京醫院“國家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及“腦死亡評估”的日常醫療與學術工作,還與其他科室組建了多個“多學科團隊(MDT)”北京醫院神經內科的專業特色和重點研究方向——凝聚方向,重點突破北京醫院神經內科以老年神經系統疾病為重點診治和研究疾病,尤其對腦血管病、癡呆、帕金森病、重癥肌無力、多發性硬化以及各種神經系統疑難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經驗。針對上述重點疾病,科室成立了4個專業中心及10個專業協作組,搭建了完善的工作平臺,組建了強有力的學術團隊。腦血管病中心:已故知名教授王新德一直從事腦血管病的臨床診治、教學和科研工作,為北京醫院神經內科腦血管病中心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腦血管病中心由龔濤教授作為學術帶頭人,盛愛珍主任醫師擔任中心主任。該中心包括醫師8人,其中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2人。團隊中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1人,學士1人。擁有經顱多普勒室及腦血管病實驗室。目前主持著“國家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及“北京市腦卒中診療質量控制與改進醫院”的日常臨床、學術及研究工作;在病房建立了卒中單元,急診成立了多學科合作的腦卒中診治綠色通道團隊,北京醫院2023年再次入選北京市腦卒中急救地圖,并成為東城區優秀取栓單位;門診設立了腦血管病篩查及隨訪專病門診,建立腦血管病患者資料數據庫,對腦血管病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和指導;與醫聯體醫院合作,通過同質化醫療培訓和管理,建立區域會診中心,采取線上及線下模式,搭建完善的合作平臺,組建強大的醫療與研究團隊,為提高國家腦血管病診治水平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北京醫院神經內科腦血管病中心具備招收和培訓腦血管病相關的優秀學科骨干的項目和能力,協助醫聯體醫院建立卒中綠色通道,聯合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在學科帶頭人龔濤教授的帶領下,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局級、院級課題多項,發表多篇科研論文及論著。神經變性病中心:神經變性病中心包括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疾病、認知障礙與精神心理疾病兩個發展方向。“帕金森病與錐體外系疾病診療中心”由王新德教授于1994年建立,為國內第一家帕金森病領域專病中心,中心以帕金森病及相關運動障礙疾病為主要臨床實踐和研究方向,先后主持或主要參與了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及“863”等相關項目課題;牽頭進行多項新藥的臨床注冊試驗;并借助“首發”及“首都特色”項目對帕金森病的認知障礙、抑郁、睡眠等非運動癥狀進行了系列研究。目前在研國家級項目兩項,研究經費超千萬。團隊擁有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3人,中青年醫師5人,技師1人,科研助理1人,研究生7人。擁有神經心理室。在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組長陳海波教授和科室副主任蘇聞教授的帶領下,中心共發表了帕金森病相關論文200余篇,主持撰寫國內指南10余項。為滿足帕金森病患者的就診需求,目前依附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項已建立帕金森專病的多學科診療平臺,開設帕金森病聯合門診,使得來院患者能夠得到全面綜合的診斷和治療,縮短患者就醫時間的同時,提高診治質量,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近期開展AI步態分析、AI語音分析、AI眼動分析、認知功能康復訓練等新技術及新方法。神經電生理中心:北京醫院神經電生理室建立于20世紀80年代,由神經病學界泰斗蔣景文教授創辦,是國內最早建立的神經電生理室之一。最近成立的神經電生理中心包含神經電生理室、神經病理室以及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診治等三個方向,該中心主任為劉銀紅教授,副主任為蔣云教授和于會艷副主任醫師,團隊擁有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2人,中青年醫師4人,技師4人,在重癥肌無力、運動神經元病、周圍神經病、肌病及各種疑難罕見病的電生理及病理診斷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出版了由蔣景文教授主審的《神經系統疑難病例診斷剖析》以及《神經系統疑難病例診斷剖析》(第2輯)兩本專著,深受國內神經科同道的好評。本中心較早開展的單纖維肌電圖及重復電刺激等神經肌肉接頭疾病的電生理診斷技術處國內領先地位。近年來該中心積極探索,開展了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焦慮抑郁、睡眠障礙、腦卒中、帕金森病等新療法,成為神經精神疾病治療的有力武器之一。新開展的震顫分析、肛門括約肌肌電圖、多導睡眠腦電圖等技術已應用于臨床,為運動障礙性疾病、睡眠行為異常等疾病的診斷提供幫助。最新建立的神經病理實驗室,2023年已開展神經肌肉活檢及病理檢查工作。神經免疫病中心:該中心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我國著名的神經免疫學專家許賢豪教授創辦成立的。中心團隊擁有醫師5名,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1名,住院醫師1名;技師1名。中心擁有神經免疫實驗室,保持每周有神經免疫專科門診,能夠全面覆蓋重癥肌無力危象、重癥神經感染等疾病的搶救及治療。許賢豪教授牽頭觀察并引進了干擾素,使國內擁有了第一個治療多發性硬化DMT藥物。其開創的符合我國患者特色的重癥肌無力患者評分系統——許氏評分已廣泛用于我們日常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診療過程中。在張華主任的帶領下,牽頭或者參與進行了多項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重癥肌無力的多中心臨床藥物試驗及研究。執筆完成國內第一個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的專家共識,并參與完成國內關于重癥肌無力、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等相關疾病的指南制定及更新。神經免疫實驗室試驗設備先進,能對神經免疫性疾病所要求的常規技術項目進行及時檢測,如重癥肌無力相關抗體、神經節抗體譜、副腫瘤抗體譜、肌炎抗體譜等,為我院神經免疫疾病患者的診治提供了便利條件。學科帶頭人——精益求精,各領風騷龔濤: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北京大學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是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生教育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對外交流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生理事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腦血管病學組委員等。擔任《中華全科醫師雜志》副主編、《中華神經科雜志》、《中國神經免疫學與神經病學雜志》、《中國心血管雜志》、《中國全科醫學雜志》、《中國社區醫師》雜志編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參加國家重大科研項目1項。曾獲得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局級科研成果1項。撰寫SCI論文15篇,其他論文80余篇。主要研究領域:神經病學腦血管病;老年醫學,全科醫學。擅長老年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特別是腦血管病的風險評估、早期預防與急性期治療。長期從事全科醫學領域的學科建設工作,熱衷醫學教育,積極開展健康宣教和學術推廣。蘇聞:神經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神經變性病中心主任。社會兼職包括: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基礎醫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臨床醫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分會副主任委員,同時兼任《中華神經科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中華行為醫學及腦科學雜志》、《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等編委和通訊編委。在國際及國內雜志發表文章50余篇,參編書籍5部,執筆指南2篇。目前主持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管理應用與示范”課題1項,其他在研項目2項。主要參與十三五項目1項。長期從事運動障礙疾病的診治,尤其對帕金森病、多系統萎縮、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等疾病有豐富經驗。劉銀紅:神經內科副主任,兼老年醫學部神經內科專科主任,神經電生理中心主任。知名專家,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2006-2007年在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神經電生理室任訪問教授。主編《神經系統疑難病例診斷剖析》及《神經系統疑難病例診斷剖析》(第2輯)兩本專著。目前主持在研的省部級科研課題1項,完成的省部級及局級課題4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0篇,參與撰寫醫學專著6部。目前兼任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老年腦血管病分會常委,北京眩暈研究會委員,北京神經科學學會血管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保健管理分會常委、慢性病防治委員會常委,主要研究方向:老年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疑難病、周圍神經病及神經電生理(肌電圖)等。張華:主任醫師,神經免疫病中心主任。任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神經免疫與相關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神經免疫學與神經病學雜志副主編,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學分會常委,中國卒中學會免疫分會常委,北京神經科學理事會常務理事,北京神經內科學會神經免疫與感染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神經科學學會周圍神經與相關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參與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國家級、部級及國際合作科研課題。書寫論文100(其中第一作者33篇)余篇、論著6部,先后獲得部級科研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局級獎多次。現在主要從事神經病學、神經免疫學和老年神經病學的臨床和實驗室工作。對神經免疫相關疾病,包括重癥肌無力、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等診治積累了豐富經驗。盛愛珍:主任醫師,知名專家,腦血管病中心主任。從事神經內科臨床醫療教學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擅長腦血管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發表論文和參編專著、教材等數十篇。主要社會兼職:北京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第十屆委員會神經重癥學組委員,北京神經內科學會第一屆委員會神經重癥分常務委員,北京神經內科學會神經康復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臨床藥物治療雜志第四屆編輯委員會委員。陳海波:主任醫師,北京醫院神經內科首席專家,神經內科前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病學系副主任、教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學組組長、行為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老年認知心理疾病分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主編,中華神經科雜志副總編輯,中國臨床神經科學、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卒中與神經疾病、內科理論與實踐、國際神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岳县| 延川县| 达州市| 鹤岗市| 沁阳市| 福清市| 东辽县| 桃源县| 河西区| 胶南市| 炉霍县| 互助| 城步| 抚远县| 冀州市| 沙坪坝区| 大足县| 内黄县| 安乡县| 灌南县| 赤城县| 寿阳县| 瑞丽市| 开化县| 鸡泽县| 尚志市| 乌鲁木齐市| 遂昌县| 盈江县| 和龙市| 佛坪县| 岢岚县| 寿光市| 营山县| 鄂托克旗| 枣庄市| 临朐县| 菏泽市| 黄平县| 巍山|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