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成立于1952年,以治療創傷為主,逐漸開展骨髓炎、骨關節結核及小兒麻痹后遺癥的診治。1957年以后開展脊柱側凸的矯正、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惡性骨腫瘤的區段切除、人工關節置換等。50年代中期,朱焱在國內首創治療慢性骨髓炎時,使用保存血凝塊以填充術后空腔的方法,治愈率達96.8%。同時,施行了省內首例腰椎結核病灶清除植骨術取...
展開>>
介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成立于1952年,以治療創傷為主,逐漸開展骨髓炎、骨關節結核及小兒麻痹后遺癥的診治。1957年以后開展脊柱側凸的矯正、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惡性骨腫瘤的區段切除、人工關節置換等。50年代中期,朱焱在國內首創治療慢性骨髓炎時,使用保存血凝塊以填充術后空腔的方法,治愈率達96.8%。同時,施行了省內首例腰椎結核病灶清除植骨術取得成功。這一時期,骨科還開始采用冷藏異體骨,并建立骨庫,以后又用大塊冷藏異體骨、酒精浸泡大塊異體骨、脫鈣骨、半脫鈣骨移植,均取得良好效果。1956年本科江讓醫師用髓內釘與塑料結合,制作人工關節用于臨床。70年代初骨科對一例雙下肢被壓斷的患者施行斷肢左右足移位再植成功,為國內首創,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70年代前期,浙醫二院用電磁場和直流電促進骨折愈合。70年代后期,浙醫二院率先在國內用深低溫冷凍治療骨腫瘤并創浸泡法冷凍,并開始以脫鈣骨基質移植以填充骨腫瘤切除后骨缺陷,推廣應用于全省各地,其后又研制成功骨基質明膠及骨形成蛋白。目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已成為省骨科學術龍頭,被譽為“浙江省骨科搖籃”。骨科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衛生部、及省攻關項目8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58項,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省廳嘉獎。近5年獲省部級二等獎3項,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省廳嘉獎,發表國內一級期刊文章近百篇,SCI文章數300多篇,科研經費3500余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