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深圳大學總醫院急診科按“院前急救-院內急診/急救-急診留觀-急診病房-急診ICU-院外救援”一體化的現代化科學完備救治體系建科,為二級臨床科室,將依托深圳大學建立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生及博士后臨床實踐與科研并重的培養體系。2018年11月,與天津大學災難醫學研究院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醫師協會軍民融合衛生應急培訓學院緊急醫學救援深圳分中心...
展開>>
介紹:
深圳大學總醫院急診科按“院前急救-院內急診/急救-急診留觀-急診病房-急診ICU-院外救援”一體化的現代化科學完備救治體系建科,為二級臨床科室,將依托深圳大學建立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生及博士后臨床實踐與科研并重的培養體系。2018年11月,與天津大學災難醫學研究院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醫師協會軍民融合衛生應急培訓學院緊急醫學救援深圳分中心(深圳)在急診科掛牌,將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急救災難救援技術水平,推動深圳市急救救援醫學學科建設發展,彌補我市在這一領域的短板。2018年12月,與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合作共建深圳急診專科護理聯盟,旨在加快急診護理規范化進程,共同提高在急診護理領域的管理水平,提升專科影響力。2019年3月正式成立深圳大學急救與災難臨床醫學中心,2019年3月正式成為深圳市急救中心120網絡醫院,承擔轄區人口的急診急救任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響應和大型醫療保障工作。目前已開展區域有急診流水區、急診搶救室、急診輸液區、急診留觀區、急診重癥監護病房和120院前急救科。2019年7月引進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天津大學災難醫學研究院急救和災難醫學團隊。已成為航空醫療救援試點醫院,遇到突發情況,“空中-地面無縫救援”體系將為挽救生命保駕護航。二、基本介紹?急診科一期工程于2017年建成,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深圳塘朗山北麓的大學城腹地,緊鄰新興的深圳大學西麗校區、南方科技大學,西側為西麗高爾夫球場,是深圳唯一能鳥瞰高爾夫球場美景的醫院。?綠色生態醫院布局,急診與門診大樓呈S形架空廊架,與梭形醫院街之間形成“綠肺”,并設置獨立專用急救通道,緊鄰門診部、影像科、檢驗科、住院部并連通,最大限度的縮短急診搶救和檢查半徑,以保證緊急救治相關科室的服務連續和暢通。?急診科現有搶救室床位6張,EICU床位6張,急診留觀區及病房床位45張,另設急診輸液室、急診手術室、院前急救等。擁有中央監護系統、血液凈化儀、進口呼吸機、超聲清創治療儀、纖支鏡系統、可視喉鏡、耳鼻喉綜合治療臺、全電動五官儀等先進設備。醫院二期工程規劃新增建筑面積7800m2,新增EICU和CCU床位各12張、DSA手術室5間,獨立急診放射區檢驗區,直升機停機坪等。以便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全方位服務。急診科醫務人員有著長期的一線工作經歷,隊伍年輕,梯隊合理,專業技術精湛,科研能力強。共有醫師16名,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7名,住院醫師4名。其中,博士1名,在讀博士3名,碩士10名,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名牌大學。護士28名,其中主管護師9名,護師16名,護士3名,其中本科學歷占90%。???三、診療范圍按照國家規定急診病人病情分級標準,Ⅰ級至Ⅳ級均是急診科診療范圍。???四、未來發展亞專科1.胸痛中心:快速識別急性冠脈綜合征、氣胸、肺動脈栓塞、主動脈夾層和心包積液等危機生命的胸痛,盡早明確診斷,及早實現有效心肌再灌注,,改善病人預后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主要技術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主動脈球囊反搏(IABP)、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等。2.卒中中心:快速識別腦出血和腦梗死。針對腦梗死,積極實施溶栓取栓治療,采取綜合治療與管理減少腦細胞死亡,改善病人預后,幫助病人康復出院。3.創傷中心:盡早識別危重病人和及時有效干預治療,構建高效的預檢分診流程,聯合骨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等相關科室優化院內診治流程,發展運動急救醫學,加強急診FAST超聲診斷和重大急診事件后的心理健康輔導等領域。4.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建立完善區域性危重孕產婦轉會診與救治網絡,提高危重孕產婦救治能力和服務質量,保證救治服務的及時性和安全性,降低孕產婦死亡率。5.危重兒童和新生兒就治中心:承擔區域內危重新生兒救治、轉診、會診和新生兒專業技術培訓、指導任務,提高新生兒疾病救治能力和水平,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6.?中毒中心:迅速脫離毒物,促進毒物排泄,采用特效解毒藥物,對癥治療和臟器支持治療等。形成有機磷、百草枯、CO、蜂蜇傷等急性中毒的早期集束化治療,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中毒的標準化治療。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