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7醫院消化內科,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成長、壯大,現已成為有著鮮明專科特色、擁有先進診療設備及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強大團隊。下設消化內科專家門診、普通門診、消化科病房,并先后成立了內鏡診療中心(總面積400余m2),消化道早癌篩查中心,腫瘤內鏡介入治療中心,內鏡培訓基地,內鏡新技術臨床轉化中心,設備總值2000余萬。年門診量50000例...
展開>>
介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7醫院消化內科,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成長、壯大,現已成為有著鮮明專科特色、擁有先進診療設備及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強大團隊。下設消化內科專家門診、普通門診、消化科病房,并先后成立了內鏡診療中心(總面積400余m2),消化道早癌篩查中心,腫瘤內鏡介入治療中心,內鏡培訓基地,內鏡新技術臨床轉化中心,設備總值2000余萬。年門診量50000例次,住院收治2000例次,每年完成胃腸鏡檢查15000例次。科室現有醫生人數13人,高級職稱3名,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6名。其中博士4人,碩士研究生5人,研究生以上人員占科室人數70%。經過多年建設,逐步形成以“消化內鏡診療”為核心、依托307醫院在腫瘤疾病方面的整體優勢,側重發展“癌前狀態預防、早癌內鏡診治、中晚期內鏡放射介入”三大學科特色。在腫瘤預防篩查方面,能夠根據患者需求,開展常規胃腸鏡、無痛胃腸鏡、膠囊內鏡等個體化檢查,同時聯合應用NBI、染色內鏡、FICE等多項國際先進技術,大大提高內鏡下的診斷能力。在早癌內鏡診治方面,在國際上首創“ESD輔助器械”,有效地提高了內鏡下早癌的切除效率,降低手術風險。針對中晚期膽道、胰腺腫瘤的治療難題,國際上首創“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療模式,在常規支架上攜帶微型放射性粒子,利用局部放療殺死腫瘤細胞,克服了以往治療模式的缺陷,達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先后會診多名國際友人,并成功治療200余例患者?,F有一支梯隊合理、朝氣蓬勃、積極進取的學科隊伍。學科帶頭人劉巖主任師從李兆申教授,現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醫學博士,擔任上海市“晨光學者”,上海市醫學會放射性粒子準入評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上海市消化內鏡學分會超聲內鏡學組秘書。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熟練掌握多種消化內鏡診療操作,在內鏡新器械和新技術的研發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主持研發的“放射性粒子支架”已獲SFDA批準。率先在國際上開展放射性粒子支架以及內鏡下粒子植入相關治療。主持編寫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計劃系統軟件,編寫了國內第一本內鏡下粒子介入專著,副主編專著《消化道支架》。目前以第一作者發表SCI多3篇(IF均>5)。第一申請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上海市科委“創新行動計劃”重點項目1項、市教委“晨光計劃”1項,“1255”轉化醫學項目1項。獲PCT、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申請美國、歐洲專利各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一等獎。獲“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特別金獎。醫療特色(一)、診治項目:①病房診療項目:急性上下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胰腺炎、肝硬化及其并發癥、各種類型黃疸、膽道結石、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梗阻、各種消化系統腫瘤及功能性胃腸病等多種消化系統疾病。②內鏡中心診療項目:1.常規胃腸鏡檢查技術2.無痛胃腸鏡檢查技術3.超聲內鏡檢查技術4.膠囊內鏡檢查技術5.內鏡下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技術(染色診斷技術、NBI技術)6.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套扎及硬化劑治療7.急診內鏡止血術、8.消化道異物取除術9.內鏡下胃腸息肉高頻電凝切術及氬氣刀治療術10.食管狹窄擴張術、11.食管良惡性狹窄及膽胰管狹窄等的支架置入術12.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十二指腸乳頭肌切開取石術及鼻膽管引流術13.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術14.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及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15.胃腸內營養管置入術16.無創幽門螺桿菌檢測技術(13C呼氣試驗檢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