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消化醫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2018年5月11日與醫院同時開業,作為醫院的龍頭科室,秉承學科融合建設理念,下設胃腸外科、消化內科、內鏡中心,集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為一體,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致力于消化道腫瘤、肛腸疾病、腹壁疝、炎癥性腸病、肝病、功能性胃腸病等疾病的診治,年均內鏡診治近3.5萬人次,住院患者滿意度達99%以上,進展期...
展開>>
介紹:
消化醫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2018年5月11日與醫院同時開業,作為醫院的龍頭科室,秉承學科融合建設理念,下設胃腸外科、消化內科、內鏡中心,集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為一體,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致力于消化道腫瘤、肛腸疾病、腹壁疝、炎癥性腸病、肝病、功能性胃腸病等疾病的診治,年均內鏡診治近3.5萬人次,住院患者滿意度達99%以上,進展期胃癌術后總的5年累計生存率超60%,消化道早癌診斷率26.7%,牽頭制定了《中國消化外科抑酸藥物規范化使用的臨床實踐指南(2022版)》和《中國人群胃癌風險管理公眾指南(2023版)》。中心傳承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吉甫教授1964年所創立的胃腸外科,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與超越。【人員隊伍】中心學科帶頭人為著名胃腸外科專家何裕隆教授和張常華教授,中心主任為楊東杰主任醫師,中心醫療副主任為吳文輝主任醫師、教學副主任為李明哲副主任醫師、科研副主任為齊健主任醫師,現有醫師50人,獲博士學位者26人,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1人,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1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7人,主任醫師6人,副主任醫師6人,心理治療師1人,康復治療師1人,護理團隊76人。【診療范圍】消化一科臨床診治范圍:1、胃腸道腫瘤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胰腺癌、胃腸間質瘤、胃腸道淋巴瘤、神經內分泌腫瘤、腹膜后腫瘤、小腸腫瘤等。2、疝和腹壁外科疾病腹股溝疝、股疝、閉孔疝、臍疝、腹壁白線疝、切口疝、腹直肌分離、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腰疝、腹壁腫瘤等。采用多模式、個體化策略制定手術方案并堅持隨訪。微創手術率超過90%,重視加速康復和疼痛管理,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后6小時,即可恢復生活自理。3、肛腸良性疾病痔瘡,肛瘺、肛周膿腫、直腸脫垂、肛裂、便秘等肛腸良性疾病的手術治療。4、營養代謝疾病各種營養代謝紊亂疾病的外科治療、圍手術期的營養康復、肥胖癥和糖尿病的外科手術治療(減重手術)等。5、腹部外傷及各種急腹癥各種腹部外傷;消化道穿孔、腸梗阻、急性闌尾炎等各種急腹癥。6、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消化道潰瘍、消化道腫瘤、消化道血管畸形等引起的消化道急性出血。消化二科臨床診治范圍:1、肝病和消化道出血的綜合規范化診治,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臟血管瘤及肝囊腫等,肝硬化失代償期消化道出血的內鏡治療及二級預防。內痔及內痔出血的內鏡下治療。2、消化道早癌、粘膜下腫瘤(包括胃腸間質瘤、平滑肌瘤和神經內分泌腫瘤等)以及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內鏡下早期診斷和內鏡下微創治療。同時常規開展各項消化系統疾病的輔助檢查,如13碳尿素呼氣試驗、無痛電子胃鏡檢查、無痛電子結腸鏡檢查、磁控膠囊內鏡檢查等。3、膽胰疾病內鏡及介入治療:膽胰腺良性疾病(膽石癥、胰管結石及狹窄、急慢性胰腺炎、膽囊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膽管炎)以及膽管癌、胰腺癌、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瘤、胰腺囊腺瘤等膽胰惡性疾病診治。4、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的綜合診治包括藥物及手術治療,完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腸道菌群移植等。各種消化道狹窄的內鏡下治療,如擴張、支架置入、瘢痕放射狀切開、闌尾炎的內鏡下治療等。營養疾病的治療包括腸外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各種營養失調性疾病的治療,疾病或者手術前后的營養康復等。5、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如賁門失弛緩癥、胃食管反流病、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等的診斷與治療,如便秘與腹瀉的生物反饋及電刺激治療、高分辨率食管測壓、24小時動態胃酸監測、高分辨率直腸肛門測壓等。【主要成果和獎項】中心2021年獲批廣東省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教育廳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防治研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2023年獲批深圳市消化系統疾病(消化外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