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綜合ICU,不同于普通病房,其意義在于集中多學科的人力、物力,運用先進的診療設備和技術,對臨床各科危重病人的生理、病理變化進行及時、準確、全面的綜合監測和治療,以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病殘率,促進現代醫學的深入發展。綜合ICU病房的前身是外科重癥監護室,成立于1988年,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于1995年成為獨立科室...
展開>>
介紹: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綜合ICU,不同于普通病房,其意義在于集中多學科的人力、物力,運用先進的診療設備和技術,對臨床各科危重病人的生理、病理變化進行及時、準確、全面的綜合監測和治療,以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病殘率,促進現代醫學的深入發展。綜合ICU病房的前身是外科重癥監護室,成立于1988年,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于1995年成為獨立科室。是目前北京市較有影響的ICU之一。科主任晁彥公是國內目前唯一的加拿大危重癥超聲組織教師團隊成員,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全國青年委員、北京市重癥醫學會委員、北京市重癥醫學質控中心專家組成員。床位設置:開放監護床位11張人員梯隊:醫護人員27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名,博士1人,碩士3人,護士20人先進設備:擁有西門子、泰科PB760、PB840有創呼吸機、Synchrony、Vision無創呼吸機、Datex-OhmedaS/5、Spacelabs多功能監護儀、ATLHDI3000全數字彩超、NOVAMETRIX?NICO心肺監護系統、ACH-10床旁多功能血濾機、血氣分析儀、纖維支氣管鏡、雙向波電除顫器等。目前能夠開展重癥醫學指南中的大多數項目,是北京市各醫院中開展診療項目最全的ICU之一。技術特色:1、超聲監測用于危重病人病情評價和監測:在國內率先開展相關技術臨床應用以及基礎和臨床研究,豐富了ICU病人循環和呼吸情況的評價手段。在循環干預,肺部炎癥狀態評價以及通氣條件設定更加精準的同時大大減少了院內感染并發癥的風險。通過覆蓋全身的多系統可視化超聲監測,顯著提高了臨床療效。2、體外膜肺氧合(ECMO):在北京市綜合性醫院中率先開展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在體外循環、極重度呼吸和循環衰竭病人的救治領域具備較多經驗。3、ICU臨床信息系統應用:在國內率先聯合開發并應用自動化的臨床信息系統,自動連接并記錄監護儀、呼吸機、血濾機、血氣分析儀以及實驗室、功能檢查等病人信息,集病情評價、資料檢索和統計功能系統于一體,大大促進了臨床診療和科研工作。急救綠色通道:聯系電話:6430851064308539院內地址:門診樓一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