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康復醫學科,自2014年組建,在潘鈺主任帶領下,組建一支技術能力過硬、學歷層次較高、梯隊合理的康復專業技術隊伍,現有康復醫師8名,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4名;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假肢矯形器制作師24名;其中博士學位4名,碩士學位5人,博士在讀2人,康復醫學科下設康復病房、康復門診、物理治療室、作業治療室...
展開>>
介紹: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康復醫學科,自2014年組建,在潘鈺主任帶領下,組建一支技術能力過硬、學歷層次較高、梯隊合理的康復專業技術隊伍,現有康復醫師8名,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4名;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假肢矯形器制作師24名;其中博士學位4名,碩士學位5人,博士在讀2人,康復醫學科下設康復病房、康復門診、物理治療室、作業治療室、言語治療室、理療室、心肺運動室、支具室等,開放床位30張。科室配備國內外先進的康復設備先進,康復管理科學有序,為康復醫學臨床、教學、科研提供強有力的硬件和軟件的保障及支持,重點業務范圍包括神經康復、骨關節系統康復、慢性疼痛康復、腫瘤康復、內科康復、兒童康復等。開展特色康復醫療技術:超聲引導下藥物和肉毒毒素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漿注射(PRP)、淋巴水腫綜合治療、下肢康復機器人、腦機接口、手功能康復機器人、踝足康復機器人、經顱直流電刺激、經顱磁刺激、懸吊訓練、體外沖擊波治療、盆底肌控制訓練、等速肌力評定與訓練、步態評估及訓練、姿勢評估及訓練技術、運動心肺評估、言語吞咽障礙評估和治療、假肢矯形器適配、懸吊訓練及認知心理治療等。教學研究簡介與成果教學培訓開展住院醫師教學指導課、以問題為導向的討論式教學、教學查房、以循證證據為基礎的病例討論、多學科病例討論、操作技術培訓、模擬病例演練、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迷你臨床演練評量、操作技能直接觀察評估等,每年開展教學培訓100余場;2018年獲批國家臨床實驗基地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過率達100%。承擔多項國家級和市級繼續教育項目,在全國首次開展淋巴水腫治療技術國際認證;承擔清華大學醫學八年制博士生康復醫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招收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全日制康復醫學碩士研究生;累計培養規培住院醫師、進修醫師、研究生、規培康復治療師和實習康復治療師數百人;2019年獲清華大學教學改革課題資助。注重康復醫學的醫工轉化,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機械系、信息研究院等建立科研合作,開展多模態腦功能分析、腦機接口、康復機器人、淋巴水腫智能引流、生物電阻抗、彈性定量測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智能康復診斷系統、大數據分析等相關研究。承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和醫管局等多項科研課題,累計課題經費數百萬元,發表多篇SCI論文和核心期刊、會議論文,在國際ISPRM、AAPRM、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年會等論壇學術交流;2019年獲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臨床醫療新知及診療服務成效在康復醫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假肢矯形器制作師、康復護士等康復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康復醫學科在腦卒中康復、脊髓損傷康復、淋巴水腫康復、慢性疼痛康復等領域卓然有成。采用超聲、肌電和電刺激技術聯合引導實現肉毒毒素精準注射治療,早期解除痙攣,促進神經損傷患者運動功能康復;腦機接口和康復機器人技術幫助重癥神經損傷患者神經功能重塑;建立以綜合消腫技術為主的淋巴水腫康復方案,幫助90%的淋巴水腫患者消除水腫,重返家庭和社會。累計診治來自全國各地住院患者2000余例,門診病患5萬余例,病患覆蓋全國近90%省市地區,獲得患者錦旗和表揚信百余次。未來五至十年發展方向及目標未來康復醫學發展著眼于精細化評估、個體化康復方案、醫工轉化新技術應用,開展從新生兒、嬰幼兒、青少年到成年人、老年人的全人康復醫療,促進康復機器人和智能康復技術應用,提供急重癥、早期、多學科高效的康復服務。為建設三級康復服務體系提供技術保證。創建實驗平臺,加速智能康復設備研發轉化;創新康復教育改革,打造清華康復教育基地和品牌,培養具備專業素養、團隊合作、教學科研協同發展的康復人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