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蚌埠市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是安徽省教育廳省級重點學科,山東大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教學點,安徽醫科大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教學點。安徽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安徽省重癥監護專科護士培訓基地。1978年正式獨立建制胸心外科,2015年9月按照院學科建設要求,正式獨立建制心臟外科。自獨立建立心臟外科以來,科技量值連續5年進入全國前100名...
展開>>
介紹:
蚌埠市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是安徽省教育廳省級重點學科,山東大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教學點,安徽醫科大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教學點。安徽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安徽省重癥監護專科護士培訓基地。1978年正式獨立建制胸心外科,2015年9月按照院學科建設要求,正式獨立建制心臟外科。自獨立建立心臟外科以來,科技量值連續5年進入全國前100名。科室現狀專科普通床位45張,擁有獨立ICU病區,設10張ICU監護病床。醫療團隊現有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主任醫師人3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及住院醫生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人,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0人。護理團隊28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7人,具有學士學位16人。具有一整套心臟大血管外科師資隊伍,有多年豐富的心臟大血管外科臨床實踐經驗、教學經驗和科研工作基礎。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心臟瓣膜置換(或成形)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及重癥外傷等外科手術治療水平處于省內領先水平。年門診量6000余人次,年手術量500余臺次。承擔各類科研課題十余項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6項,廳級課題5項,獲得資助總額500萬元,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發明創造2項,編寫著作1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收錄文章40余篇,II類期刊12篇。醫療服務水平、學科建設、科研水平處于全省領先水平。學科技術發展歷程:1.1984年開展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2.1992年常規開展各類體外循環心臟大血管手術3.1996年常規開展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4.1998年常規開展胸骨下端小切口聯合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5.1999年常規開展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6.2001年常規開展Bentall’s手術7.2002年“淺低溫體外循環微創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編號:2001-2-R1)8.2009年安徽省衛生廳重點發展學科9.2009年安徽省教育廳重點學科10.2011年“肺血管發育不良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基礎與臨床應應用研究”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編號2011-2-R1)11.2012年常規開展電視胸腔鏡三孔及單操作孔心臟停跳和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12.2013年安徽省衛生廳重點學科13.2015年心臟外科獨立建科常規開展各類復雜先心病,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包及重癥胸外科手術。14.2017年“非小細胞肺癌發病學機制及轉化醫學與手術技術創新應用研究”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編號:2017-2-R1)15.2019年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年手術量突破300人次16.2021年“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外科治療”獲得院高新技術三等獎,同年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死亡率降低10%,年大血管手術量突破100人次,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療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7.2022年心臟大血管年手術量突破400人次18.2023年心臟大血管年手術量突破500人次。科研工作承擔各類科研課題十余項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6項,廳級課題5項,獲得資助總額500萬元,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發明創造2項,編寫著作1部,文章62篇,其中SCI收錄文章30余篇,II類期刊12篇。醫療服務水平、學科建設、科研水平處于全省領先水平。科技量值連續5年進入全國前100名。主要研究方向:①微創心臟外科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教育廳科研課題3項;②復雜先心病病基礎與臨床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十一五”公關課題子課題資助1項,安徽省科技公關項目資助2項,安徽省教育廳重點項目資助2項,安徽省教育廳一般項目資助3項;③肺動脈高壓基礎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研基金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項;④大血管疾病臨床研究安徽省科技公關項目1項。(一)學術獎勵:1.肺血管發育不良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11-22.非小細胞肺癌發病學機制及轉化醫學與手術技術創新應用研究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17-2(二)科研課題: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800214,PI3K/Akt/KDM5A信號通路在AngII致心臟重構中的作用及調控機制,2019/01-2021/12,22萬元,在研2.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1808085QH236,MicroRNA-144轉染ADSC調控Smad4在治療BMPR2突變致PAH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2018/06-2020/06,8萬元,在研3.胸主動脈疾病手術技術創新改進與應用及動物實驗研究省科技攻關項目(Ⅲ類)編號:1804h080202804.MicroRNA-34a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調控肺動脈高壓中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的機制研究,安徽省教育廳20205.紫紺型新生小鼠WT1心外膜細胞EMT轉化心肌再生過程中的機制研究,安徽省教育廳,KJ2019A03626.雙橈動脈+單側胸廓內動脈全動脈化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臨床應用2019蚌埠醫學院轉化醫學重點專項2019/10-2021/9編號:BYTM20190417.天津市企業博士后創新項目擇優資助計劃,2015-001,心臟瓣膜病合并房顫的組織差異蛋白研究分析,2016/01-2017/12,10萬元,已結題8.心臟瓣膜病合并房顫中心肌纖維化的機制研究安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重點項目gxyqZD2016167獲獎情況1.2002年“淺低溫體外循環微創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編號:2001-2-R1)2.2003年劉學剛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005年劉學剛教授獲“安徽省衛生廳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2011年“肺血管發育不良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基礎與臨床應應用研究”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編號2011-2-R1)5.2015年施超獲得“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6.2017年“非小細胞肺癌發病學機制及轉化醫學與手術技術創新應用研究”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編號:2017-2-R1)7.2021年“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外科治療”獲得院高新技術三等獎。科室特色醫療工作(特色技術)1.微創技術的應用省內最早開展右進胸心臟手術、胸骨下端小切口聯合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隨著微創電視胸腔鏡的普及與進步,相繼在省內最先開展電視胸腔鏡三孔及單操作孔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包括房間隔缺修補術、室間隔缺損修補術、左房腫瘤切除術、部分房室隔缺損矯治術、Ebstein三尖瓣下移畸形成形術、三尖瓣成形術、三尖瓣替換術、二尖瓣置換術及左心瓣膜手術后二次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換術等常規心臟手術。2.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療2001年率先在省內開展主動脈根部置換術(Bentall’s術),并先后順利開展了wheat術、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二尖瓣置換術、升主動脈+部分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升主動脈+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升主動脈+次全弓置換術、升主動脈+全弓人工血管置換+象鼻支架植入術等大血管手術;2010年以來,先后完成了覆膜支架胸主動脈腔內隔絕術(TEVAR)、Hybrid頸總動脈間搭橋+TEVAR術、Hybrid去分支+TEVAR術,填補了主動脈外科領域多項省內空白。3.冠狀動脈搭橋治療嚴重冠狀動脈病變1999年最先在省內開展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并首先在省內應用“完全再血管化”,“橋血管動脈化”及“冠狀靜脈動脈化”于CABG手術中。并率先在省內開展“CABG+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或心臟瓣膜置換或成形手術或左室室壁瘤切除成形術”,“CABG+雙瓣置換術”,“CABG+主動脈置換術+升主動脈替換術”等復雜冠狀動脈疾病手術。4.心臟瓣膜置換及成形手術1992年至今常規開展心臟瓣膜成形(和置換)手術(機械瓣,生物瓣,單瓣,雙瓣及三尖瓣置換術),同期開展瓣膜置換術(和成形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二次心臟瓣膜置換術,感染性心內膜伴瓣周膿腫。2021年起,常規開展經心尖主動脈瓣植入術。5.自體心包同時擴大肺動脈瓣環與瓣膜技術重建右室流出道的臨床應用該類技術我科于2003年率先在國內開展,主要目的是解決右室流出道疏通術后肺動脈瓣返流這一世界難題。我們應用自體心包同時擴大肺動脈瓣膜與瓣環的跨環補片新技術,來重建右室流出道和一個完整有功能的肺動脈瓣膜,完全能恢復右室流出道正常的結構和血流動力學特性,有效的防止術后肺動脈瓣的返流和狹窄,取得明顯療效,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