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馬鞍山市人民醫院病理科于1979年8月正式成立,經過30余年的發展,已經發展為人才隊伍穩定、結構合理的專業科室。科室現有醫、技人員共16名,診斷醫師10名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2名;技術員6名中,主管技師1名。現是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的專業基地,全國首批“衛生部遠程病理會診與質控試點單位”,安徽省“十二五”臨床醫學重點...
展開>>
介紹:
馬鞍山市人民醫院病理科于1979年8月正式成立,經過30余年的發展,已經發展為人才隊伍穩定、結構合理的專業科室。科室現有醫、技人員共16名,診斷醫師10名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2名;技術員6名中,主管技師1名。現是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的專業基地,全國首批“衛生部遠程病理會診與質控試點單位”,安徽省“十二五”臨床醫學重點培育專科,馬鞍山市重點專科。病理科的主要任務是在醫療過程中承擔病理診斷工作,包括通過活體組織檢查、脫落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以及尸體剖檢,為臨床提供明確的病理診斷,確定疾病的性質,查明死亡原因。到目前為止,與其他檢查手段相比,世界醫學界公認最可信賴、重復性最強、準確性最高的仍然是病理診斷。病理診斷報告不是單純的描述,而是明確的疾病診斷,臨床醫師主要根據病理報告決定治療原則、估計預后以及解釋臨床癥狀和明確死亡原因。在國外,病理醫生被稱為“醫生的醫生”,病理診斷的這種權威性決定了它在所有診斷手段中的核心作用。因此,病理診斷的質量不僅對相關科室甚至對醫院整體的醫療質量構成極大的影響,病理診斷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整個醫院診斷水平的高低。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目前病理科室開展的工作有:臨床各科室送檢的住院手術切除的各種標本、門診手術標本以及各種內窺鏡(胃鏡、腸鏡、支氣管鏡等)活檢、穿刺活檢標本進行病理診斷;術中冷凍切片快速病理診斷;特殊染色及免疫組化技術;分子病理技術(主要是腫瘤個體化及靶向治療的相關基因的檢測);細胞學診斷包括胸水、腹水、痰涂片、支氣管刷片、宮頸刮片及各種穿刺涂片等;尸體解剖及診斷等。隨著現代病理學檢查新技術和實驗室標準化的發展,臨床病理學為病人和臨床醫生提供更多更重要的醫療指導信息,不僅僅局限于確定各種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還拓展至腫瘤的轉移及其預后檢測以及腫瘤病人基因檢測和腫瘤耐藥情況等。為適應現代病理診斷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幾年來,科室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提升病理診斷內涵與質量。1997年應用組織學方法(特染)開展胃黏膜的螺旋桿菌(HP)檢測;2002年開展免疫組織化學技術(IHC)用于各種良、惡性腫瘤的病理診斷、鑒別診斷及腫瘤來源與預后判斷;2005年開展原位雜交技術(ISH)對子宮頸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檢測;2005年開展術中冷凍切片快速病理診斷;2006年開展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2013年病理科室更是在本市率先開展分子病理診斷技術,目前已開展的分子生物學的檢查項目有捕獲雜交基因芯片技術檢測HPV病毒;FISH檢測腫瘤患者HER-2基因的擴增;EGFR測序檢測非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等,為臨床提供應用吉非替尼治療的證據;KIT測序檢測胃腸道間質瘤基因突變指導格列衛的使用等等。近年來,科室業務發展迅速,診斷水平日益提高,科室開展項目及業務水平均居全市領先、全省先進水平。目前,病理科下設標本接收登記室、取材室、技術室、快速冷凍制片室、免疫組化室、細胞病理室、分子病理室、診斷室、遠程會診室、學術活動室、蠟塊、切片資料室等十余個相互獨立的工作分區。擁有Motic數字化切片掃描顯微鏡及遠程會診系統1套,Olympus顯微鏡10余臺,Thermo冰凍切片機2臺,Leica自動脫水機1臺,Leica石蠟切片機3臺及Microm石蠟切片機1臺,Leica自動HE染色機1臺,Thermo免疫組化染色儀1臺等一批先進的病理設備,已邁入全省先進行列。病理科承擔全院臨床病理、細胞學檢查及病理科研教學工作,同時承擔馬鞍山地區幾家醫院病理外檢及會診工作,已成為本地區病理工作中心。現在本科室,每年外檢工作量已達13000余例、術中快速冰凍切片診斷年工作量達1000余例、免疫組織化學800余例、細胞學檢查4500余例(另有體檢10000余例)。從未發生醫療糾紛或差錯,連續多年獲得醫院頒發的“醫療安全獎”。醫療質量是醫療工作的永恒主題,診斷質量不斷提高,力求“正確、穩妥、及時”。連續多年參加全國及全省病理室間質控(HE染色及IHC)活動,成績均良好。在院內,為促進疾病診治的多學科團隊協作,共同總結經驗,進一步提升馬鞍山市人民醫院病理疾病的診治水平,病理科與臨床科室及其他醫療相關技術科室定期開展多次“多學科臨床病例討論會”,討論疑難病例,了解臨床需要,更好地為病員服務。作為病理醫生,我們深知病理診斷的實質是對患者的標本進行細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診斷,這是目前公認的疾病診斷手段中最可靠的定性診斷,被稱為“金標準”。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重任,科室上下始終團結一心,克服困難,努力鉆研,勇于進取,每一份診斷書都凝結著病理醫生和病理技術員的辛勤勞動。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科室不斷強化內部管理,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事業心。科室成立質量控制小組,從標本的接收、固定、取材、切片、染色到報告的簽發,全程進行質量控制,不斷總結并持續改進,確保病理診斷質量與安全,現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學術風格的專業。病理科始終堅持以醫療質量為中心,為臨床醫生及患者提供滿意的服務,指導臨床醫生對患者疾病的判斷、治療及預后。2011年病理科室成為衛生部遠程會診試點醫院,利用現代寬帶網絡技術,對于疑難病例可以實現同國內外同行的共同探討和交流,已向北京、上海等專家教授成功發送上百例會診病例,效果滿意。作為集醫、教、研的醫療單位,在兼顧大量的臨床工作與教學任務的同時,也重視科研工作。科室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先后派人到合肥、南京、上海進修學習,提高實際工作水平。積極參加市、省及國家級的各種專業學術活動,2004年始每周參加南京地區病理讀片會,與各級醫院的病理學專家直接交流、學習,從中獲得了新的知識及診斷經驗。科室多次獲醫院三基考試團體一等獎。全科在國家公開發行醫學雜志上共發表專業論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文章2篇。自主完成及參與其它科室科研4項,其中《EphA在乳腺癌中表達及用于良惡性鑒別輔助指標的臨床應用研究》獲市衛計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東南大學的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PI3K/AKT通路介導FAS與HER2的相互作用調控大腸癌惡性表型及其分子機制研究》;《介孔二氧化硅介導EphA7納米靶向載藥系統的研發及其臨床前研究》獲2015年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自2014年成功申請衛生部國家級病理醫師培訓基地,病理科室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病理質量管理方案,其中包括病理標本接收與核對制度、常規病理診斷制度、冰凍病理診斷制度、臨床病理聯系制度、細胞病理學檢查與審核制度、病理技術管理規范、病理檔案管理制度、病理會診接收與查驗制度、疑難病例科內會診與討論制度。嚴格按照三級檢診、審核方案實施臨床病理診斷,確保醫療安全和病理質量。病理科對進入科內輪訓人員的培養,按《衛生部專科醫師培養細則――病理科》實施,分期、分階段進行病理技術、病理活檢、分子病理、細胞病理、尸體剖驗等方面的培養,使之全面掌握臨床病理診斷相關知識與技能,達到對常見病進行獨立病理診斷的專科醫師水平。?近年來,在院領導的支持下,病理科有了一定的發展,制定了10年長遠規劃,人材梯隊建設已初見規模,困擾多年的人才斷檔局面有了一定的改善,研究生率達30%,本科生率達90%。病理科作為馬鞍山市首批國家住院醫師培訓基地的單位,目前在培養的病理科住院醫師6人(其中外院2人),正在科內接受系統的病理診斷訓練。病理亞學科發展迅速,已經擬建設病理學亞專業的分科,如乳腺病理、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病理、消化系統病理、液基細胞病理和分子病理等。病理科的建設與發展經歷了三十余年的風風雨雨,期間凝聚著幾代病理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以及全體職工的辛勤耕耘。三十歲是成長的年輪、三十歲的人正是風華正茂、三十歲的群體蘊含著無限生機。馬鞍山市人民醫院在發展,馬鞍山市人民醫院病理科也在發展,我們病理科全體人員將會充分發揮團體精神,抓住歷史契機,與時俱進,使病理科的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