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想咨詢癲癇病的治法

        18歲

               2005-02-23 11:48      瀏覽9759次
          病情描述:
          您好醫師: 我弟弟今年18歲,在16歲的時候檢查出患有輕微癲癇病,后一直控制良好,但在17歲的時候由于和同學打架,對方打了他一耳光,他一向不怎么惹事的,后來可能由于心理受點影響,導致了精神分裂癥,在去年春節的時候發作了第一次,后住院進行治療,在去年5月份第一次出院,一直靠藥物到今年四月份,一直良好,可在5月6號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又開始有點發作了,最近越來越厲害,現在住院,最重要的是病情可控制,就是他老惡心,吃什么都吐實在沒辦法治療,醫生也每天開藥和打吊針,就是不見好,一個月下來到現在瘦的不成樣子!請醫生幫幫忙,告訴我要怎么樣才能把他惡心這方面治好,只要這點控制住了,就好辦了,可找了兩家醫院都沒控制住,怎么辦啊?謝謝醫生,請盡快回復好嗎?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您好: 癲癇病可考慮采用中藥進行治療!中醫治療癲癇,基本的治法有八種:鎮驚、熄風、解熱、祛痰、消食、導滯、化瘀、扶正。醫生具體施治時,并不是機械地應用這八個法則,而要分清主次,看清什么是主要矛盾,再有針對性地選擇治法。大多數情況下,醫生制定的每一個治療方案都是綜合運用了幾種治法的。 八種基本的治法都以辨證施治為前提。醫生根據對患者癥狀的確認,進行分析、研究,制定最合理的治療方案,然后組方、用藥。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還要反復研究,修改治療方案,重新組方、配方,以求達到最佳的療效。辨證的目的在于查出病根,摸準病位。在這個基礎上運用中醫理論去分析,辨明陰陽、寒熱、表里、虛實等,進行具體治療。 鎮驚的方法如何運用? 鎮驚的方法適用于驚癇患者。 《素問·通評虛實論》上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驚癇患者多因驚恐等精神因素發病,小兒患者尤多屬此。探求根本,容易被驚恐所侵的根源,大多是先有虛證。小兒心血不足者居多;成人則多為肝腎不足,從事腦力工作的人更容易由于用腦過度而衍成虛證。對于驚癇患者,除直接選用有鎮驚、鎮定的藥物外,還得用些有補益作用的藥物輔佐。 熄風的方法如何運用? 熄風的方法主要適用于風癇、驚癇、痰癇、滯癇等類患者。 中醫認為,風是百病之源,癲癇尤其如此,所以治療癲癇病,熄風是一個根本大法。古代醫學家認為,風邪侵心,氣機壅塞,血脈就亂了,血脈一亂,神氣不定,所以會得癲癇。因此主張“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中醫學說又認為,風有外風和內風之別。外風多是指風寒和風溫的邪氣侵入體內,循風府而上,沿經脈串走,也可以直接由肌膚進入經脈,乘著體內積久的病變而發為癲癇。治法分為兩種。一是祛風,使入侵的風邪不得留在體內,這種治療屬于治表。二是填竅,杜絕風源,防止風邪再度入侵。內風則是一個含義很廣的概念。內風是體內所生之風,風從內生,主要是由于肝臟失調。或是由于陰虛、肝陰不足而生風,屬虛證;或是由于肝陽上亢而生風,屬實證。多數醫家治內風都從肝入手。肝風熾盛,聚津液成痰,治風就必須從清熱逐痰下手。 祛痰的方法如何運用? 祛痰是中醫治療癲癇的最主要方法,也是關鍵的一著。 常言說得好:痰生百病,怪病治痰。癲癇也多是由痰作祟,堵塞清竅,刺激大腦而起病。中醫學說把痰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由呼吸道咯出的痰,有形有物,屬狹義的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痰。廣義的痰,泛指一切體內津液代謝失常而形成的病理產物。 治痰之前,必須先明痰源,醫家常從熱燥和寒濕兩個方面來分析。熱燥而形成的痰由熱而來,熱甚成火,將人體內的津液灼煉成痰。寒濕而形成的痰是由于脾失運化,水谷精微不能得其所,積聚起來而成的痰涎。 治痰常用逐痰和化痰兩種方法。但同時也要考慮采用別的治法配合治療。比如痰由熱生,治痰就得先攻火,這就是釜底抽薪;過食甘肥,積滯而成痰涎,治痰就得從消食導滯入手,等等。 解熱的方法如何運用? 中醫認為,陽亢生熱,熱盛生痰,痰盛就會生驚生風。因此,在癲癇病治療,特別是發作期的治療中,解熱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多數醫家認為,癲癇熱證主要表現為心肝二經郁熱。解熱首先是要辨清是外感還是內熱,是真熱還是假熱,是心經的熱還是肝經的熱。 外感暑熱,如內里寒濕,就容易成風成痰。在這種情況下,外熱為表,內寒為本,那么溫平內里就是重要的,解表倒在其次,一味下苦寒之藥,與內寒相兼相迎,反會生內熱。內寒虛者為陰,涼藥一促,就如雪上加霜,衍成虛火,病情反見危重。內熱者痰飲必盛,外感寒邪,易聚成風,風行而氣血郁滯,病必然會發作。這種情況下,寒為表,熱屬里,一定要以涼藥除去內熱,才能去痰之根本。 可見,如果不辨表里、真假,解熱一法便用不到點子上。進一步說,經脈之間互為表里,臟腑各部互相傳變,真要能把藥用在該用的地方,絕非容易的事。 消食的方法如何運用? 消食的方法主要用于食癇、痰癇兩類。 飲食失節可以是癲癇病患者的主要病因和誘因,小兒癲癇患者尤其明顯。食癇多見于小兒。醫家多認為,飲食不節主要是指飲食過量,小兒則是指哺乳過量,阻塞腸胃,造成積滯不化,致使中焦氣機不暢,清陽難舉,濁氣不下。腐濁之物積久生熱聚痰成涎,應用清涼化積之方,方中組合化痰導滯的藥物來滌除積腐,廓清中焦,清熱化痰。 小兒食癇僅從小兒辨證施治的做法是片面的。《太平圣惠方》中說:小兒食癇,是由臟腑壅滯,內有積熱,這是哺乳過度、氣血不調導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乳母飲食不規律,生氣憤怒不知節制,煩毒之氣積在胸中,就去喂孩子,使小兒結滯不消,邪熱蘊積,腸胃壅塞,不能宣通,于是壯熱多驚,四肢抽搐,發為癲癇。這一番道理很是精辟。由此可見,小兒積滯不消,腸胃不暢,原因不全在小兒。要使用消食的治法,還得慮及母體。 導滯的方法如何運用? 導滯的方法適用于氣機不暢,壅滯不通,上下不行,甚至逆機背行的情況,可以保障氣血順暢,保持機體的正常生理機制。 滯也是一個含義較廣的概念。包括氣滯和物滯兩個方面。具體地說,可用中醫理論中的三焦辨證去定位分辨。中醫理論中的三焦,指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上焦的肺氣上舉而給大腦供氧,滯而不暢,大腦就會氣血虛虧。肺感外邪,必生濁氣,向上沖入大腦,使大腦發生病變。治療的目的,就在于暢導濁滯之氣,宣之使出。心臟失去肺氣的幫助,血脈就會阻滯,病至經絡、大腦。中焦的脾臟職責是化水谷精微,使它通達到經絡,遍滋全身。脾氣滯澀,精微之氣不及大腦,則大腦失養;津液不調,全身氣機不暢,分泌系統紊亂。胃氣滯阻,多是由于積食久而不化,生成重濁之氣,滯留在胃,阻遏脾之運化功能,或上擾清陽,因此必導之排出。胃火大盛,積食生成的痰飲也會阻滯經胳。由胃至腸,導致大便秘結,阻滯氣機,上沖于胃,延及脾臟,釀成內熱,成為發病的誘因。治病的常法,是用潤燥利下的藥物通導。下焦遇邪久留,就會生成津枯水竭之象,腎火既生,小便澀滯。用利下的藥物治療,只是治標,解熱才是治本的方法。肝氣郁滯,有時由于外感形成,有時來自體內,必須分析清楚寒熱虛實,才能準確地用藥。 還有一點,滯氣能循經絡、津液、血脈傳變,上焦不治便會延及中焦、下焦,因此,及時治療非常重要。 化瘀的方法如何運用? 化瘀的方法也是治療癲癇的一大主法。 瘀這個概念含義深廣,不僅包括腦外傷、顱內感染、腦部腫瘤、腦寄生蟲病等腦部病變所造成的腦損傷形成的血液瘀阻,也包括由于臟氣不平而造成的經脈運行不暢,脈絡阻塞,還包括由于血液濃度過高而導致的血液運行不暢和體內任何部分的血液循環不暢通。簡而言之,是指血液在經脈內運行不暢和離經脈的血液瘀積不散兩個方面。 周學海曾經說“癲癇之病,其傷在血,寒、熱、燥、溫之邪雜然凝滯于血脈,血脈通心,故必昏悶而又有抽掣呼叫者,皆心肝氣為血困之象……癲癇屢發難愈者,正以在血故也。”他還說,“肝膽之氣充足條暢,呼吸均勻,其根不空,其標不折,斷不至有倉皇逆亂之事。”傳統中醫學說認為“氣為血帥,血為氣母”、“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我們可以把上面引用的話概括為兩點:一是癲癇病在血瘀,因此必須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去治;二是血和氣關系至密,故治血和治氣必須結合而行。 活血化瘀的藥多取溫辛,溫可通行血脈,辛能化瘀散結。用現代醫學的觀念可解釋為許多活血化瘀的中藥都能擴張周圍血管和腦血管,減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液流量,改善組織營養代謝,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因此,活血化瘀的藥物對于治療癲癇決不是可有可無的。 活血化瘀先行,輔以導滯的方法,必能收到明顯的效果。 扶正的方法如何運用? 扶正是癲癇治療全過程中最重要的輔助治法。人們之所以會得癲癇病,總的來說是正不勝邪。上述鎮驚、熄風、祛痰、解熱、消食、導滯、化瘀等治法,都可看做祛邪的方法。除了直接祛邪之外,還應扶持正氣。 治療癲癇采用扶正的方法,古已有之。明代名醫張介賓說過“癲癇癥無火者多,若無火邪,不得妄用涼藥,恐傷脾氣以致變生他癥。且復有陰盛陽衰及氣血暴脫而絕無痰火氣逆等病者,則凡四君、八珍、十全大補等湯,或干姜桂附之類,皆所必用。不得謂癲癇盡屬實邪,而概禁補劑也。若真陰大損,氣不歸根,而時作時止,昏沉難愈者,必用紫河車丸方可奏效。”這段話經驗性很強,說明了扶正一法確是為臨床證明過的。現代醫家多有把治療過程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兩個階段進行,在緩解期使用扶正法更為有益。 采用益氣健脾、滋補肝腎、養血補腦等手段治療,本身的意義就在于補償疾病的耗損,扶養正氣,固其本源,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對進一步控制發作和徹底治愈癲癇作用極大。

          韓寒

          主任醫師 已幫助 698606
          2005-02-23 11:58
        向TA提問

        有用(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南京市| 松溪县| 乌什县| 肇源县| 信丰县| 鸡东县| 于田县| 柳州市| 黑水县| 乌恰县| 军事| 桦甸市| 玛沁县| 永宁县| 德阳市| 昌江| 华容县| 沈丘县| 武威市| 皮山县| 清流县| 洛川县| 左权县| 夏河县| 阳曲县| 吴江市| 安丘市| 平度市| 瑞金市| 商河县| 昌图县| 隆尧县| 乌什县| 博罗县| 孙吴县| 富平县| 哈尔滨市| 巫溪县| 蒙阴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