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治療恐懼癥,強迫癥

        23歲

               2009-08-17 15:56      瀏覽6191次
          病情描述:
          主要癥狀:脾氣暴躁,感情脆弱,自卑,有輕生念頭 發病時間:經常 化驗檢查結果:不知道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悅納自己 樹立自信 ,很多社交緊張者就是因為不悅納自己,對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變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悅納自己,樹立起對自我的信心. 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 ,過于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過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別人的承認,從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現況,不要去管別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錯,就越會感到手足無措. 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 ,緊張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生理上的不適,根據“強化理論”,如果緊張時我們太注意自己的身體某些部位的緊張反應,就相當于是在強化自己的緊張行為,使其一步一步地加重.而當我們不去管自己的緊張反應后,由于緊張得不到注意和強化,緊張反應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

          孫東

          主任醫師 已幫助 698504
          2009-08-17 14:11
        向TA提問

        有用(7)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您好,從您所說的資料來看,您有抑郁癥的傾向,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心病得心醫,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心理咨詢與治療,藥物治標不治本,有副作用與依賴性,我們建議您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以免影響您的生活 抑郁性神經癥有哪些臨床表現? (1)情緒的改變:患者最突出的癥狀是持久的情緒低落,表現為表情陰郁,無精打采,困倦,易流淚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歡”,“凄涼”,“沉悶”,“空虛”,“孤獨”,“與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墻”之類的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郁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多數時間情緒是低落的,即使其間有過幾天或1~2周的情緒好轉,但很快又陷入抑郁.盡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嚴重,情緒反應依然存在,幾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為笑.一場輕松的談話,能使之心情暫時好轉.患者本人也能夠覺察到自己情緒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將之歸咎于他人或環境 (2)認知改變:患者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對各種娛樂或令人愉快的事情體驗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責,內疚.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自認為前途暗淡,毫無希望,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甚至企圖自殺 (3)意志與行為改變:患者意志活動減低,很難專心致志地工作,盡管他們可能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很少腳踏實地去做.他們想參與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氣和信心.患者處處表現被動和過分依賴,心理上的癥結在于不愿負責任.一般說,抑郁性神經癥很少自殺,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覺活著空虛,人生乏味,聲稱想死. (4)軀體癥狀:約80%的病例,以失眠,頭痛,身痛,頭昏,眼花,耳鳴等軀體癥狀為主向醫生求助.這些癥狀往往給人體訴多而易變的感覺,有些癥狀可以長期存在,但無明顯加重或緩解.這些癥狀多隨著抑郁情緒的解除而消失

          縱雪梅

          主任醫師 已幫助 699292
          2009-08-17 14:21
        向TA提問

        有用(17)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你好! 根據你的描述,知道你很痛苦,也很希望改變,應該去做一下心理咨詢,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訓練治療,效果會不錯.如果任由發展,就不是簡單的心理能夠治療了. 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因此自卑感幾乎是人人都要體驗的.關鍵是如何盡快從經歷的挫折陰影中走出來.牢記“失敗乃成功之母”,不要被情緒過多地影響自己,而是要冷靜,理智地分析產生挫折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積極尋求戰勝困難,達到目標的新途徑.更可以通過哭喊,運動,找人傾訴等合理途徑把心中的郁悶和苦惱宣泄出來,對恢復心理平衡也有很大的益處. 脾氣暴躁,可能和你對人對事要求的標準過高過苛刻有關,也可能和你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心胸狹窄不善寬容有關,因此,通過認真反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事習慣,降低要求別人的尺度,學會理解和寬容忍讓,是改掉脾氣的根本途徑.發火多由特定的情景引起,因此當怒氣上來時,命令自己立即離開現場,暫行回避一下,待冷靜下來再處理事情.經常發火也可能和某些身體的疾病有關,必要時應該去看醫生. 對自己不滿意的人或事情,表示出憤怒,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你經常發作,則可能和你的氣質性格,認知模式等心理因素有關.而不管怎么說,經常發怒,不僅會破壞人際關系,也會損害你的身心健康,是需要調節的. 最后,無論如何,在你有輕生念頭或將要付之于行動以前,請再三想想:其實,人始終要死,但是否有必要將生命的終結提前?是否除此路以外,沒有別的路可選擇?既然是死,先找心理醫生傾訴一下又有何妨?切記!切記!生命最珍貴,有生命一切可以重來!

          蔣曉林

          主任醫師 已幫助 697268
          2009-08-17 15:02
        向TA提問

        有用(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青龙| 东至县| 健康| 普洱| 卫辉市| 定西市| 土默特左旗| 赞皇县| 阿拉善左旗| 黑龙江省| 嘉定区| 沭阳县| 永安市| 泗水县| 平舆县| 响水县| 安吉县| 大同市| 元朗区| 海原县| 英山县| 镇平县| 林西县| 吴旗县| 临沂市| 庐江县| 呼图壁县| 桃源县| 通渭县| 葫芦岛市| 南丹县| 鲜城| 鄱阳县| 景宁| 锡林郭勒盟| 胶州市| 巨野县| 麻城市| 荔波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