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
- 流行性乙型腦炎恢復期應注意什么
-
23歲
2009-09-12 20:32 瀏覽9021次
病情描述:
易怒,易哭,不休息. 2009年8月29日,病人抵抗力差
- 答
對癥治療 1.隆溫 使室溫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內放冰塊,電風扇,空調等. 物理降溫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溝,腋下,頸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溫床或冷褥. 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時一次.也可用牛黃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藥. 上述方法效果不顯時,可采用亞冬眠療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異丙嗪各0.5~1mg/kg/次,每4~6小時一次,同時加用物理降溫,使體溫降至38℃左右. 2.驚厥或抽搐 應根據驚厥,抽搐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1)多數抽搐者,降溫后即可止驚.(2)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缺氧者,應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3)腦水腫或腦疝者,應立即采用脫水劑治療.一般可用20%甘露醇1~1.5g/kg靜脈注射或快速靜滴.必要時作氣管切開.(4)腦實質炎癥引起的抽風可用中藥,新針治療.給予鎮靜劑或亞冬眠療法.頻繁的抽風可同時加用氫化考的松治療.(5)低血鈣引起的抽搐應及時補充鈣劑.(6)由腦性低血鈉引起的抽風可用3%鹽水滴注. 鎮靜劑應用原則(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熱,煩燥,驚厥及肌張力增加時,即與應用(2)肌肉松弛后即停;(3)掌握劑量,注意給藥時間.常用藥物如下 (1)安定 成人10~20mg/次,小兒0.1~03mg/kg/次,肌注,必要時靜脈緩注,但不超過10mg. (2)水合氯醛 成人1.5~2g/次,小兒50mg/kg/次(每次不大于1g),鼻飼或保留灌腸. (3)異戊巴比妥鈉(阿米妥鈉)成人0.2~0.5g/次,小兒5~10mg/kg/次,稀釋后靜脈緩注(1ml/分),至驚厥緩解即停注.用時注意觀察呼吸,如減慢則立即停止注射. (4)苯妥英鈉成人0.1g,每6~8小時肌注一次.有積蓄作用,不宜長時間應用. (5)苯巴比妥鈉,副醛,冬非合劑等可酌情選用. 3.呼吸衰竭的治療 (1)保持呼吸道暢通 定時翻身拍背,吸痰,給予霧化吸入以稀釋分泌物. (2)給氧 一般用鼻導管低流量給氧. (3)氣管切開 凡有昏迷,反復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發紺,肺部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反復吸痰無效者,應及早氣管切開. (4)應用呼吸興奮劑 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時使用效果較佳.可用洛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 (5)應用血管擴張劑 近年報道認為用東莨菪堿,山莨菪堿有一定效果.前者成人0.3~0.5mg/次,小兒0.02~0.03mg/kg/次,稀釋后靜注,20~30分鐘1次;后者成人20mg/次,小兒0.5~1mg/kg/次,稀釋后靜注,15~30分鐘1次. (6)應用脫水劑 腦水腫所致顱內高壓是乙腦常見的征象,亦為昏迷,抽搐及中樞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可形成腦疝,故應及時處理.其具體方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15~30分鐘推完,每4~6小時一次.有腦疝者可用2~3g/kg.應用脫水療法注意水與電解質平衡. (7)必要時應用人工呼吸機. 指導意見 4.皮質激素 多用于中,重型病人,有抗炎,減輕腦水腫,解毒,退熱等作用.氫化考的松5~10mg/kg/日或地塞米松10~20mg/日,兒童酌減. 5.能量合劑 細胞色素C,輔酶A,三磷酸腺甙等藥物有助腦組織代謝,可酌情應用. 6.應用免疫增強劑 乙腦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近年雖有使用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乙腦疫苗,胸腺素等治療者,但療效尚不能肯定.干擾素亦可試用. 7.恢復期及后遺癥的處理 (1)藥物治療 ①28.75%谷氨酸鈉注射液,谷氨酸片,煙酸等促進血管神經功能恢復.②興奮不安者可用安定,利眠寧或氯丙嗪.③有震顫或肌張力高者,可用安坦,東莨菪堿或左旋多巴,亦可使用鹽酸金剛烷胺.④肌張力低者,可用新斯的明. (2)新針療法 ①神志不清,抽搐,燥動不安者取穴大椎,安眠,人中,合谷,足三里.②上肢癱瘓者取穴安眠,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勞宮;下肢癱瘓者取穴大椎,環跳,陽陵泉透陰陵泉.③失語取穴大椎,啞門,增音.④震顫取穴大椎,手三里,間使,合谷,陽陵泉. (3)超聲波療法 應用超聲波機每天治療15~20分鐘,雙側交替,療程2周,休息3天,可反復數療程,據報道亦有一定療效. (4)功能鍛煉.

-
2009-09-12 18:41
- 答
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 enciphalititsB)簡稱乙腦,是由嗜神經的乙腦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性傳染病.經蚊等吸血昆蟲傳播,流行于夏秋季,多發生于兒童,臨床上以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呼吸衰竭及腦膜刺激征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嚴重后遺癥,重癥患者病死率較高. 乙腦于1935年在日本發現,故又稱為日本乙型腦炎.在我國1940年從腦炎死亡病人的腦組織中分離出乙腦病毒,證實本病存在. 指導意見 乙腦的預防主要采取兩個方面的措施,即滅蚊防蚊和預防接種. (一)滅蚊 三帶喙庫蚊是一種野生蚊種,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淺地面積水中.成蚊活動范圍較廣,在野外棲息,偏嗜畜血.因此,滅蚊時應根據三帶喙庫蚊的生態學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如結合農業生產,可采取稻田養魚或灑藥等措施,重點控制稻田蚊蟲孽生;在畜圈內噴灑殺蟲劑等. (二)人群免疫 目前國際上主要使用的乙腦疫苗有兩種,即日本的鼠腦提純滅活疫苗和中國的地鼠腎細胞滅活疫苗. 減毒活疫苗我國正在試用中,該疫苗系選用60年代SA14株經地鼠腎細胞連續傳代,紫外線照射等措施后獲得的三個減毒活疫苗株,遠較國外的減毒株毒力低.而免疫原性好. 疫苗注射的對象主要為流行區6個月以上10歲以下的兒童.在流行前1個月開始,首次皮下注射,(6~12個月每次0.25ml,1~6歲每次0.5ml,7~15歲每次1ml,16歲以上每次2ml)間隔7~10天復種1次,以后每年加強注射一次.預防接種后2~3周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一般能維持4~6個月.

-
2009-09-12 20:38
- 答
診斷] (一)流行病學資料 乙腦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在7~9三個月內.起病前1~3周內,在流行地區有蚊蟲叮咬史.患者多為兒童及青少年.大多近期內無乙腦疫苗接種史. (二)臨床特點 突然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且在2~3天內逐漸加重;早期常無明顯體征,2~3天后常見腦膜刺激征,幼兒出現前囪膨隆;查體腹壁反射,提睪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陽性;四肢肌張力增高等.重癥病人可迅速出現昏迷,抽搐,吞咽困難及呼吸衰竭等表現;小兒常見凝視與驚厥. 指導意見 恢復期 極期過后體溫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轉為清醒,有的患者有一短期精神“呆滯階段”,以后言語,表情,運動及神經反射逐漸恢復正常.部分病人恢復較慢,需1~3個月以上.個別重癥病人表現為低熱,多汗,失語,癱瘓等.但經積極治療,常可在6個月內恢復.

-
2009-09-12 20: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昭苏县|
高尔夫|
固镇县|
定兴县|
佛山市|
青铜峡市|
新建县|
含山县|
巩义市|
宿松县|
繁昌县|
盱眙县|
阳泉市|
甘南县|
台北市|
垫江县|
沙坪坝区|
石河子市|
金昌市|
团风县|
昆山市|
葵青区|
浮梁县|
桓仁|
栖霞市|
静宁县|
盐源县|
秦皇岛市|
香港|
丹棱县|
额尔古纳市|
自贡市|
望都县|
安徽省|
大丰市|
东阳市|
惠安县|
三明市|
仙游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