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反復咳嗽,很多痰怎么辦? 趕緊帶寶寶去醫院看看啊,總咳嗽的話會得肺炎的
        2011-11-18 02:01      瀏覽10232次
          病情描述:
          寶寶反復咳嗽,很多痰怎么辦? 趕緊帶寶寶去醫院看看啊,總咳嗽的話會得肺炎的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拍背法   可在小兒痰咳不出來時應急使用,幫助排痰。   具體操作是:在患兒咳嗽的間隙,讓患兒側臥或抱起側臥。家長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輕輕地拍打患兒背部。拍左側向左側臥,兩側交替進行。拍擊的力量不宜過大,要從上而下,由外向內,依次進行。每側至少拍35分鐘,每日拍23次。拍背法不僅能促使患兒肺部和支氣管內的痰液松動,向大氣管引流并排出,而且可促進心臟和肺部的血液循環,有利于支氣管炎癥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愈。   飲水法   讓患兒多飲水,尤其是23度左右的涼開水,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癥的消除??人园l勢的患兒,常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癥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多飲涼開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利于止咳和祛痰。同時,涼開水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使機體代謝所你生的廢物或毒素迅速從尿中排出,從而減輕其對呼吸道的刺激。   蒸氣法   將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對著升起的水蒸氣并吸放,可使痰液變稀利于咳出,還可減輕氣管與支氣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腫,減少咳嗽。但千萬要小心燙傷,避免發生意外。   食物法   不要隨便服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咳嗽中樞不利于排痰。痰少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氯化銨、桔梗、遠志等祛痰藥;痰多黏膜難咳出者,用必咳平、痰易凈、α糜蛋白酶等;痰白黏者,宜用半夏露、杏仁止咳糖漿、有條件時應用超聲霧化吸入。中藥川貝燉雪梨,也有利于化痰止咳,可取梨1個,將頭部切下作蓋,挖出核心,放放冰糖10克、川貝末6克,蓋上梨頭部,放碗內上火蒸熟,食梨飲汁。

          葛小偉

          主治醫師 已幫助 1952
          2011-11-17 23:25
        向TA提問

        有用(2)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寶寶16個月了.3天前有些咳嗽,晚上發燒到39度多.給吃的退燒藥退燒了.但是咳嗽一直不好,而且聽他嗓子里有痰.鼻子好象也不通氣,但是沒有什么清鼻涕.每次咳嗽完了,就看見他在咽東西,估計是有痰他不會吐有咽回去了.而且聽他喉嚨里也總呼錄錄的.不知道這種情況需要去醫院嗎? 吃了3天的小兒止咳糖漿,但是好象沒有什么作用.現在感覺咳嗽比前2天厲害了.每次咳嗽好象都是從胸腔里發出來的。有什么好的化痰的藥呢?還是需要去醫院檢查呢? 共0條評論.

          韓冬梅

          主任醫師 已幫助 2175
          2011-11-18 01:05
        向TA提問

        有用(13)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目前的家長朋友們,常常在寶寶們感冒、咳嗽面前手足無措,以下是很多兒科醫生們和媽媽們的總結: 1、輕微感冒(噴嚏、流涕):保嬰丹(風寒感冒)、?;撬犷w粒(風熱感冒)、珠珀猴棗散、小兒寶泰康(風熱)、小兒感冒顆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兒金丹 2、感冒、咳嗽:猴棗牛黃散、保嬰丹、小兒感冒顆粒、小兒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兒止咳糖漿(露)、清宣止咳露 3、咳嗽、多痰:小兒止咳糖漿(露)、清肺化痰顆粒、沐舒坦、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保嬰丹、猴棗牛黃散、健兒清解液 4、常用抗病毒藥:板藍根(中)、新博林(西) 5、常用消炎藥(抗生素):希刻勞、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6、也可以配合使用目前比較流行的方法,中藥外貼,由于不用辨證效果較好,比較受推崇。如(夏天用的三伏帖、百草瓊漿益氣貼)等。 能不打針就不打針; 能用中藥不用西藥; 能中西藥配合最好配合;標明小孩要注意怎么怎么用的,一般副作用大,盡量少用。

          楊柏

          主治醫師 已幫助 2092
          2011-11-18 03:09
        向TA提問

        有用(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油尖旺区| 桂平市| 奈曼旗| 裕民县| 石城县| 观塘区| 房产| 内黄县| 鄱阳县| 百色市| 新宁县| 拜城县| 长顺县| 屏山县| 灵宝市| 隆回县| 黑龙江省| 南宫市| 华蓥市| 武冈市| 双城市| 宁陕县| 漯河市| 青海省| 阜康市| 漳浦县| 汉阴县| 呼和浩特市| 彭阳县| 津市市| 永胜县| 乌海市| 宜都市| 江城| 沁源县| 和顺县| 葫芦岛市| 桐庐县| 龙泉市|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