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氣陷是氣虛下陷的病理變化
氣陷是氣虛與氣的升舉失常同病的一種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氣虛下陷的特點。導致氣陷的原因,主要有先天稟賦不足,久病氣虛,年老體衰,飲食損傷,或勞欲過度等。其中久瀉久痢不愈,或婦女產育過多、產后失于調養者最為多見。
氣陷與脾虛關系最為密切。脾主升清,氣宜上行,若脾氣受損,升舉無力,則氣虛而下陷。其臨床表現除有氣虛倦怠無力,面白神疲等一般見證外,還具有特征性的癥狀,如腹部墜脹,胃腎下垂,脫肛,或婦女子宮脫垂等內臟下垂的病證。氣陷是在氣虛的基礎上,同時又出現了清氣不升的病理變化,臨床常見的氣陷癥,主要是中氣下陷,病機主要是脾胃運化失常,升降失司,表現為飲食減少,腹脹肛墜,泄瀉,或排便無力,眩暈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就是中氣虛衰,失于升舉,清陽之氣下陷的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