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蒿的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15-05-29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茵陳蒿的食用方法:

        ①治陽明病,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瘀熱在里,身發黃者: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傷寒論》茵陳蒿湯)

        ②治發黃,脈沉細遲,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陳二兩,附子一個作八片,干姜(炮)一兩半。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分作四貼,水煎服。(《玉機微義》茵陳四逆湯)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語言,四肢無力,好眠臥,口吐粘液:茵陳蒿、白蘚皮各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圣濟總錄》茵陳湯)

        ④治男子酒疸:茵陳蒿四根,梔子七個,大田螺一個,連殼搗爛,以百沸白酒一大盞,沖汁飲之。(《綱目》)

        ⑤治感冒,黃疸,漆瘡:茵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遍身風癢生疥瘡:茵陳不計多少,煮濃汁洗之。(《千金方》)

        ⑦治風瘙癮胗,皮膚腫癢:茵陳蒿一兩,荷葉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冷蜜水調下,食后服。(《圣濟總錄》茵陳蒿散)

        ⑧治疬瘍風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現斑塊,白色成片):茵陳蒿兩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莢湯洗,次以此湯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⑨大熱黃疸。用茵陳切細煮湯服。生食亦可,亦治傷寒頭痛、風熱癢瘧,利小便。此方名"茵陳羹"。

        ⑩風疾攣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

        ⑾遍身典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姜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⑿眼熱紅腫。用茵陳蒿、車前子等分,煎湯,以細茶調服數次。

        功用主治:

        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配梔子、大黃治陽黃;配附子、干姜治陰黃。

        ①《本經》:"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

        ②《別錄》:"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

        ③《本草拾遺》:"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天行時疾,熱狂,頭痛頭旋,風眼痛,瘴瘧,女人癥瘕,并內損乏絕。"

        ⑤《本草蒙筌》:"行滯,止痛,寬膈,化痰。"

        ⑥《醫學入門》:"消遍身瘡疥。"

        ⑦《醫林纂要》:"堅腎,燥脾濕,去郁,解熱。"

        ⑧《本草再新》:"瀉火,平肝,化痰,止咳發汗,利濕,消腫,療瘡火諸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外用:煎水洗。

        【宜忌】非因濕熱引起的發黃忌服。

        ①《本草經疏》:"蓄血發黃者,禁用。"

        ②《得配本草》:"熱甚發黃,無濕氣,二者禁用。"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文水县| 广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句容市| 措勤县| 宁南县| 元朗区| 鄄城县| 潜江市| 尉犁县| 泸定县| 永靖县| 临夏县| 斗六市| 崇左市| 千阳县| 襄城县| 丹东市| 元氏县| 图木舒克市| 吴江市| 莒南县| 长汀县| 鄂托克旗| 新源县| 自治县| 新密市| 兰州市| 威海市| 徐水县| 绵阳市| 尼勒克县| 昌邑市| 治多县| 罗源县| 易门县| 洛南县| 合阳县| 巫溪县|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