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自古以來分為漢防己和木防己兩大類,一般習慣所稱的漢防己實際上是防己科的粉防己,而不是馬兜鈴科的漢中防己,商品木防己則為馬兜鈴科的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
現時中醫應用防己的經驗是:漢防己偏于利濕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腫;木防己偏于祛風而走外,用于祛風濕以止痛?!肚Ы鸱健分芜z尿小便澀,三物木防己湯主之。而李東垣有云∶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藥,病在上焦氣分者,禁用。
防己用于風濕痹痛,多配滑石、伍薏苡仁、蜇砂等清熱除濕之品。對寒濕痹痛,須用溫經止痛的肉桂、附子等藥同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癥,可與葶藶子、椒目、大棗等配伍同用,若屬虛證,常與茯苓、黃耆、白朮等配伍。
防己在食用時候要注意其本身苦寒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損傷胃氣。食欲不振及陰虛無濕熱者忌用。神農以中品之藥為臣,主通調血氣,祛邪治病,無毒有毒,斟酌其宜,隨病而用。如防己既列中品,且屬無毒,以之治病,有行氣清熱之功。險健為亂之說,竟不知從何處得來,使后人遵之如格言,畏之若毒藥,非先圣之罪人乎。東垣立言,多屬臆說,蓋其人富而貪名,又無格物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