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X X,女,35歲,發現左乳外上象限腫塊1月,疼痛不明顯,但增長迅速,質地硬韌不均,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表面皮膚紅腫且有桔皮樣改變,伴左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就診某大型西醫院乳腺專科,首診為“炎性乳腺癌”,勸其立即住院手術。病人及家屬驚恐之余,輾轉來到徐州市中醫院乳腺外科就診,該院教授診查后首先推翻了外院“乳腺癌”之診斷,初步確診是肉芽腫性乳腺炎,手術切除病灶后經病理檢查得到證實,痊愈出院。徐州市中醫院普外科吳建華
王女士癌癥的帽子終于摘掉了,真是虛驚一場! 病人及家屬對教授感激有加,而對那位誤診的醫生則痛恨不已。其實,肉芽腫性乳腺炎就是一種似癌而非癌的特殊乳腺疾病,由于大多數臨床醫生對其缺乏認識,因此往往造成誤診誤治,甚至造成嚴重之后果,王女士遇到的誤診經歷就不足為奇了。
肉芽腫性乳腺炎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呢?簡單介紹如下。
概述:肉芽腫性乳腺炎又稱乳腺肉芽腫,是一種局限于乳腺小葉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好發于生育年齡、已婚經產的婦女,除乳暈區外的乳腺其它部位均可發生。1972年Kessler&Wolloch首先報告,國內馬國華等于1986年報告6例。
病因病機:本病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是完全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㈠自身免疫反應:本病細菌、真菌培養或染色均為陰性,抗生素治療無效,提示本病的發生與病原體無關。依據組織學變化類似于肉芽腫性甲狀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㈡炎性反應: 局部感染!創傷以及各種理化刺激破壞導管及腺腔上皮,腺腔的分泌物、乳汁及角化上皮外逸于小葉間質,引起炎癥反應,誘發肉芽腫形成。㈢避孕藥誘發:目前對于避孕藥是否能引起本病尚存爭議。認為藥物導致乳腺組織分泌旺盛,分泌物分解產生的化學物質進入周圍間質,引起慢性肉芽腫反應。
臨床特點:本病發病年齡在17~52歲之間,而以30~40歲為多見。患者多為已婚、經產的婦女,大部分有哺乳經歷。常發于單側乳腺,除乳暈區外的其他部位均可發生,但以外上象限為多見,腫塊大者可累及整個乳房。乳房單發腫塊為主要表現,不痛或微痛,腫塊質硬,長徑多在1.5~10cm之間,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可與皮膚或周圍組織粘連,局部皮膚可出現紅腫,可伴有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針吸多見炎細胞,異型組織細胞,但無癌細胞。診斷性治療可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較易復發。
治療與預后:本病治療當以手術為主,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使腫塊縮小,但抗生素治療無效,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明顯提高療效。本病一旦明確診斷,根據腫塊的大小可行腫塊切除術或乳腺區段切除術,擴大切除是預防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及復發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病如能在術前確診,可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使腫塊縮小,縮短治療過程,縮小手術范圍。國內也有人認為單純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容易使病情反復,而用氨甲喋呤聯合小劑量激素治療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本病初期,腫塊質硬無痛,皮色不紅,中醫辨證證屬肝郁痰凝,治宜解郁化痰、消腫散結。中期肉腐成膿,腫塊變軟,乳房腫痛,宜切開排膿,提膿祛腐;同時內服清熱解毒、托里透膿之劑。晚期潰后瘡口膿水淋漓,久不收口或成乳漏,治宜益氣和營、祛腐生肌;待腫塊縮小,炎癥局限,或瘡面干凈后,再采取手術治療。徐州市中醫院乳腺外科近年來收治該病40余例,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全部治愈,隨訪未見復發。
乳痛安帖膏治療乳腺增生癥、乳痛癥、乳腺慢性炎癥療效顯著、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咨詢購買聯系電話:15852474368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