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由于門脈高壓癥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是其嚴重的并發癥和主要死亡原因,病死率為25% ~35%。其誘發因素及日常護理如下:
1飲食指導 吞咽生硬食物或飽餐使變薄而脆弱的曲張靜脈受到外部機械性創傷,導致破裂而出血,其出血量常大而無先兆。故應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段志軍2腹內壓增高 上呼吸道感染及劇烈咳嗽,頻繁呃逆、嘔吐,可引起腹內壓增高,使曲張的食管胃底靜脈破裂而出血。應予心理輔導。
3情緒異常 情緒波動或精神緊張可引起體內兒茶酚胺大量釋放,導致周圍血管收縮,靜脈血容量相對增加,因而誘發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飯后保持直立,避免過度負重,不穿緊身衣,抬高床頭15―20cm。
4化學性刺激 門脈高壓患者常發生胃黏膜炎癥、糜爛和潰瘍,總發生率為90% ,大量腹水易發生食管反流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飯后保持直立,避免過度負重,不穿緊身衣,抬高床頭15―20cm。
5低血鈣癥 低血鈣可能與再出血有關 ,鈣離子即凝血因子Ⅳ,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肝硬化患者可因攝人不足、維生素D缺乏、血漿白蛋白低導致低血鈣癥。及時抽血檢查血鈣,觀察患者有無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及有無全身性骨痛,攝人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肝臟、蝦皮等,必要時口服葡萄糖酸鈣口服液,多曬太陽。
積極的日常護理,可大大降低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