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療門靜脈高壓癥,主要是針對門靜脈高壓癥的并發癥進行治療。
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治療
肝硬化患者中僅有40%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而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中約有50%-60%可并發大出血。這說明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不一定都發生大出血。鑒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損害多較嚴重,任何一種手術對患者來說都是負擔,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因此,對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還沒有出血的患者,不宜作預防性手術,重點是內科的保肝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緊急制止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所致的大出血。在搶救中應該分別對待:上海東方醫院普外科朱江帆
1.對于有黃疸、大量腹水、肝功能嚴重受損患者發生的大出血,如果進行外科手術,病死率很高。對這類患者應盡量采用非手術療法,重點是輸血、注射垂體加壓素以及應用三腔管壓迫止血。具體措施如下:
(1)臥床,禁食、給氧。
(2)快速輸入液體,迅速補充血容量。最好是輸新鮮血(內含凝血因子較多,有利于止血)。如果收縮壓低于l0.7kPa(80mmHg),估計失血量已達800ml以上,應快速輸血。
(3)全身止血藥:包括垂體加壓素,維生素Kl,6-氨基己酸,止血敏,止血芳酸,云南白藥等。其中垂體加壓素效果較好,可使內臟小動脈收縮,門靜脈血流量減少。但它有加重肝臟缺氧和加重肝功能損害的缺點,而且對高血壓和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患者不適用。近年來有行選擇性腹腔動脈插管,再注入垂體加壓素,療效較顯著。
(4)三腔管壓迫止血:原理是利用充氣的氣囊分別壓迫胃底和食管下段的曲張靜脈,以達到止血的目的。該管有三腔,一腔通圓形氣囊,充氣牽引后壓迫胃底;一腔通橢圓形氣囊,充氣后壓迫食管下段;一腔通胃內,通胃腔管可行吸引、沖洗和注入止血藥物等。
(5)局部注入硬化劑:應用纖維內鏡將硬化劑(多采用5%魚肝油酸鈉)直接注射到曲張靜脈內。近期療效較好,但再出血率較高。
2.對沒有黃疸、沒有明顯腹水的患者發生的大出血,應爭取及時手術。因為食管胃底曲張靜脈一旦破裂出血,就會反復出血,而每次出血必將給肝臟帶來損害。應積極采取手術止血,不但可以防止再出血,而且是預防發生肝昏迷的有效措施。
手術治療可分兩類:一類是分流術,降低門靜脈壓力;另一類是斷流術,阻斷門奇靜脈間的反常血流,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1)分流手術:選擇肝門靜脈系和腔靜脈系的主要血管吻合,使壓力較高的門靜脈系血液直接分流到腔靜脈中去,降低門靜脈壓力。應用較廣泛的有四種:即脾腎靜脈分流術,門腔靜脈分流術,脾腔靜脈分流術,腸系膜上、下腔靜脈分流術。
分流術優點:效果好,能有效地降低門靜脈壓力,再出血率低。
分流術缺點:首先阻斷了門靜脈血直接入肝,加重了肝的缺氧,又使門靜脈血中所含的肝營養因子不能入肝,從而加重了肝損害。其次,來自腸道的蛋白質代謝產物不經肝臟直接入腔靜脈,進入周身循環,影響大腦的能量代謝,從而可引起肝性腦病,可誘發肝昏迷。并且手術死亡率及術后再出血率也較高,因此,分流術要慎重選擇。
(2)斷流術:方式很多,目前以“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最為有效。
責門周圍血管可分成四組:冠狀靜脈,包括胃支、食管支以及高位食管支;胃短靜脈;胃后靜脈;左膈下靜脈。
門靜脈高壓時,上述靜脈都顯著擴張,只有徹底切斷上述靜脈,才能徹底阻斷門奇靜脈之間的反常血流。
近年來,通過門靜脈高壓時血流動力學的觀察,認識到肝硬化時門靜脈壓力升高可看作是機體的一種代償功能的表現,是維持門靜脈血液向肝灌注的重要保證。各種分流手術,分流了門靜脈的血流量,也就降低了門靜脈的壓力,從而減少了肝臟的灌注量,影響了肝的營養,同時來自腸道的蛋白質代謝產物不能經肝臟直接入周身血液循環;斷流手術,徹底離斷了賁門周圍血管,門靜脈壓力則更高,從而保證了入肝門靜脈血流的增加,有利于肝細胞功能的改善。因此,既要確切地控制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又要保證肝臟的血液供應,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是比較合理的手術。另外,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的操作損傷較小,手術較簡便,對患者的負擔較小。
二、嚴重的脾腫大合并有明顯的脾功能亢進治療
多見于晚期血吸蟲病,也見于脾靜脈栓塞引起的左側門靜脈高壓癥,應作單純性脾切除術,以矯正脾功能亢進。如有黃疸、明顯腹水者,不宜作脾切除術。
三、肝硬化引起的頑固性腹水治療
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肝移植。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