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質供給
足量優質蛋白質可改善肌體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貯存,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和肝功能恢復。由于飲食中蛋白質增加會使血氨增高,因此要多吃產氨低的蛋白質食物,如奶類。大豆蛋白質與動物蛋白混用更能發揮其互補作用和減少氨的來源。
2.脂肪
飲食中的脂肪不應過分限制,以免影響肌體熱能供給和降低食欲,但應避免油膩的食物,特別是黃疸尚未消退者要注意。肝炎患者的脂肪供給過多會出現脂肪瀉,而供給量太少則影響食欲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以植物油為宜。寧波市第二醫院肝病科應豪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攝入超過機體需要時,會轉化為脂肪貯存在體內,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并發癥。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應占總熱能的60%到65%,即一天主食量約為350克,并配以新鮮蔬菜和水果。
4.維生素
肝病嚴重時,因維生素吸收障礙而引起維生素C、B1、B2等缺乏。增加維生素的供給量,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增強解毒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維生素C、E和K聯合使用治療肝炎,可改善癥狀和促進肝功能好轉。因此,肝炎病人可選用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番茄、水果等。
肝炎患者的飲食禁忌:
1.忌大量飲酒
酒對肝臟來說是一種毒品。急性肝炎潛伏期的患者,由于大量飲酒,可突然發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炎患者一次大量飲酒可引起慢性肝炎活動,激發黃疸。
盡管啤酒中酒精含量僅為4%~12%,但其90%以上要經肝臟代謝、解毒。乙醇和乙酸代謝生成的醛,對肝細胞具有直接毒性,同時也影響肝臟對蛋白質、糖原、脂質、膽紅質、激素、藥物等代謝及解毒功能。長期嗜酒者,乙醇、乙醛的毒性常影響肝臟,導致嚴重肝損傷和酒精性肝硬變,并可使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
恢復期肝炎、慢性肝炎等患者,肝功能已有損傷,肝臟完全恢復正常還需半年以上的時間。飲啤酒可使各種對乙醇代謝的酶類活性減低,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因此,即使少量飲酒,也會使本來就有實質損傷的肝臟再次受到打擊,從而導致疾病的復發加重。所以,肝功能恢復正常的人,在半年以內對于啤酒也應少飲或不飲為宜。
所以有肝病的患者,禁酒是自我療養的基本要求。
2.切忌暴飲暴食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飲食過量往往會造成消化不良,加重肝臟的負擔。長期飽餐加上習慣性便秘的肝病患者,更易誘發早期肝硬化。因為過剩的食物變成糞便后,在腸道中滯留時間延長,有害物質產生較多而又未及時排泄而累積,被大腸重吸收,長期如此會超過肝臟的解毒能力,促使肝臟從量變到質變進而硬變。
過剩的毒物還可透過血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當肝功能不良時,便成為促發肝性昏迷、肝腦綜合癥的重要的誘因。
3.少吃油膩煎炸之品
肝炎患者如果多吃油膩煎炸等高脂肪食物,可引起消化功能減弱,過剩的脂肪沉積于肝臟,則形成脂肪肝,可致肝功能不良。如長期吃油膩煎炸食品,體重劇增,出現肥胖,加上煎炸斷裂的脂肪鏈可產生致癌的化學物質,導致肝硬化,甚至向癌癥過渡。
4.不宜大量吃糖
有的患者聽說肝炎的飲食離不開高糖,肝炎的治療常要輸葡萄糖,因此認為大量吃糖對肝炎的治療有利。
過量吃糖對肝炎患者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因為過多葡萄糖在體內可轉變為磷酸丙糖,并在肝內合成低密度脂類物質,它可使血流減慢及血粘度增加,使心、腦、肝及腎對氧的利用減少而造成器質性病變。
另外,肝炎患者由于休息較多,體力活動減少,補充營養過剩,體內脂肪沉積,身體發胖,若再大量補充糖類營養,則更加促使體內脂肪類物質增多,甚至引起高血脂和脂肪肝,可使原有肝炎病變加重。所以肝炎患者,不管是早期、慢性期或恢復期都不宜大量吃糖。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