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K,6月齡,長長的眼睫毛,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很是招人喜歡,可是當你仔細觀察時發現寶寶的眼神不在你――沒看見你!因為他罹患一種特殊的眼疾――早產兒視網膜病。湘雅二醫院兒童保健康復專科李介民
什么是早產兒視網膜病?
早產兒視網膜病(ROP),是發生在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的眼部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疾病,輕者引起斜視、弱視等并發癥,重者可致視網膜脫離,甚至永久性失明,嚴重影響兒童的生存質量。目前,ROP已成為世界范圍內兒童致盲的主要原因。
為什么受傷的是早產兒?
人的眼睛從胚胎第4周開始發育,胎齡16周后視網膜血管開始以視乳頭為中心向視網膜周邊部發育,胎齡32周時視網膜鼻側血管達到視網膜周邊鋸齒緣,40周方達顳側周邊部而完成血管化。因此,早產兒胎齡越小,其視網膜血管發育愈不完善。出生時胎齡<32周者易發生。胎齡越小,發生率越高。研究顯示:胎齡≤27周的早產兒發病率為83.4%,28~31周為55.3%,≥32周為29.5%。 出生體重<1500g者易發生。出生體重越輕,發生率越高。出生體重<1200g者發生率為27.3% ,<1500g為20.3%。
標準診斷
根據ROP國際分類法,診斷包括對病變部位(Ⅰ、Ⅱ、Ⅲ區),嚴重程度(Ⅰ、Ⅱ、Ⅲ、Ⅳ、Ⅴ期),范圍(時鐘數表示)與有無附加病變(視網膜血管怒張、扭曲及擴張)等的分區及分期。
如何治療?
眼科治療根據分區、分期標準而采取相應措施。① Ⅲ區的Ⅰ期與Ⅱ期:定期隨訪;② 閾值前病變:可能迅速發展,須密切觀察。③ 閾值病變:為早期治療的關鍵時期――治療“時間窗”,可有效防止病變進展,治療措施有眼底鏡下冷凝或光凝。④ Ⅳ期與Ⅴ期病變:手術治療,如鞏膜環扎術,玻璃體切割術等。兒科營養支持,防治貧血、維生素缺乏等。
篩查指南
由于ROP的治療“時間窗”短至2周。因此,早期發現、明確診斷后積極治療,是該病取得良好預后的關鍵。目前,我國對ROP的篩查標準為:
1.按出生孕周和出生體重的篩查:(1)對出生體重<2 000 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進行眼底病變篩查,隨診直至周邊視網膜血管化;(2)對患有嚴重疾病或有明確較長時間吸氧史,兒科醫師認為比較高危的患者可適當擴大篩查范圍。< span="">
2.篩查起始時間:首次檢查應在生后4~6周或矯正胎齡3l~32周開始。
3.干預時間:確診閾值病變或1型閾值前病變后,應盡可能在72 h內接受治療,無治療條件要迅速轉診。
(摘自2014年中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南)
預后怎樣?
ROP并非都無休止地從Ⅰ期進展到Ⅴ期,多數病變發展到某一階段即自行消退而不再發展。Ⅰ、Ⅱ期病變,一般不造成視力損害,只需觀察;Ⅲ期病變,處于治療“時間窗”內,療效較好。遠期隨訪觀察發現少數患兒出現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屈光異常等表現;病變進入Ⅴ期后,手術的成功率低,僅能使患兒保存光感或較低的視力。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