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新生兒呼吸暫停怎么回事
- 新生兒呼吸暫停怎么回事
-
參與醫生
湖南省兒童醫院 黃嬌甜 副主任醫師

呼吸暫停是指在一段時間內無法進行呼吸運動而出現的一種現象,在醫學上新生兒呼吸暫停是指新生兒的呼吸停止20秒,甚至在20秒以上,出現或者沒有出現心率減慢,但是出現面色發紺、肌張力減低和蒼白等表現。呼吸暫停主要發生于早產兒,多在出生后的兩周內發生,發生的高峰為出生后的2-5天。早產兒呼吸停頓為10-15秒,如果不伴有心率過慢,可能為正常的現象,患者無需過度擔心。
新生兒呼吸暫停可以分為原發性呼吸暫停和繼發性呼吸暫停,原發性呼吸暫停主要是指早產兒的呼吸中樞沒有發育完全所導致的呼吸暫停。繼發性的呼吸暫停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或者處于不恰當的體位,以及環境所導致的呼吸暫停,如缺氧、感染以及環境的溫度過高、過低,或者是出現了體位不當而導致的呼吸暫停。
一般來說呼吸暫停多發生于胎齡<30周的早產兒,對于胎齡<28周的早產兒,發病率可以達到90%左右;如果是30-32周左右的嬰兒,發病率在50%左右;如果胎齡>32周,發病率可以銳減為7%,因此對于體重<1800g、胎齡<32周的早產兒,或者是家族中既往有猝死綜合征的嬰兒,以及有神經系統病變的兒童,需要高度警惕新生兒呼吸暫停的發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