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終于熬過了孕期的各種不適,以為萬事大吉,卻不然,產后陰道痛困擾著各位新媽媽。今天,就為各位新媽媽分享超實用緩解產后陰道痛小技巧。
一、陰道痛的緩解技巧
隨著傷口水腫的消除,疼痛明顯減輕。如果新媽媽對縫線反應明顯,可進行理療,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腸線吸收,這樣也會減輕傷口疼痛。
一、在護理傷口時,需要注意
1、用清潔的溫水清洗傷口縫合處,每天2~3次,在清洗之后,用消毒紙巾或藥棉輕柔地擦干陰部;
2、大小便后要用水清洗外陰,以保持傷口清潔、干燥,以防感染;
3、如果傷口在左側,應向右側睡,反之亦然;
4、身體狀況允許的話,可以進行骨盆底肌的練習,以刺激陰部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傷口愈合;
5、如果產后24小時內,傷口劇烈疼痛,同時伴有肛門墜脹感,則應立即請醫生檢查傷口,看看傷口周圍是否出現血腫。
很多自然分娩的新媽媽都會實行【會陰側切】,畢竟私密處部位,又有大小便可能污染傷口,所以護理上更加要小心。
二、保持會陰部清潔
不論是自然撕裂還是切開的傷口,一般都可在3~5天愈合。
住院期間,護士會每天用稀釋后的碘伏消毒液來為新媽媽進行會陰沖洗。這種洗液不僅消毒效果好,而且沖洗時也不會刺激傷口,而使新媽媽感到疼痛。需要提醒新媽媽的是,大便后,應由前向后擦,切記由后向前。注意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干燥。
三、防止會陰切口裂開
如果發生便秘,新媽媽注意不可用力屏氣擴張會陰部,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開塞露等進行潤滑。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解便時宜先收斂會陰部和臀部,然后坐在馬桶上,可有效地避免會陰傷口裂開。
四、最好采取對側臥位
為了避免傷口感染,新媽媽最好采取對側臥位,比如會陰傷口是在左側,那么新媽媽最好采取右側臥位,這樣既可以減少對傷口的壓迫,也可以避免傷口感染了路,造成傷口感染,反之。當然,對側臥位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新媽媽感覺總是向一側躺著很累,可以經常變換一下姿勢。
五、避免傷口發生血腫
產后最初幾天,新媽媽應采取右側臥位,促使陰道內的積血流出,不致內積而形成血腫,影響愈合,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日后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
六、避免會陰傷口感染
當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并且在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時,應及時去醫院看醫生。
七、飲食要特別注意
如果新媽媽順產時進行了側切、會陰有傷口,就要在自解大便后才能恢復日常飲食,同時要每天保證大便的通暢。如果有會陰三度裂傷,需要無渣飲食一周后再吃普通食物。術后一周內最好進食清淡、少油膩、避免辛辣食物,同時注意進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以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