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寶寶后,確實有部分女性的痛經得到緩解或消失。由于痛經是由于子宮的異常收縮與缺血所致,而子宮的異常收縮又與其腎上腺素能神經密切相關。女性在懷孕近10個月時,子宮支配平滑肌細胞的腎上腺素能神經幾乎全部消失,子宮去甲腎上腺水平也降低。此外女性在產后的一些神經末梢僅部分再生,子宮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不能恢復到產前水平,這種懷孕10個月后子宮神經肌肉活性的改變,也可以用來解釋足月產后痛經減輕或消失的原因。
那么,是否所有患有痛經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后,痛經都能得到緩解或消失?醫學專家說,這要根據具體的病因來分析。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未發生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多見于年輕未婚未孕的女性,一般不影響正常的生育,原發性痛經一般在調理后和在生育后,癥狀便可緩解或消失。
而繼發性痛經常見于已婚的婦女,尤其是結婚后做過人工流產、上環手術以及有過剖腹產經歷的婦女。繼發痛經,是指由于生殖器官病變引起的痛經。繼發性痛經的病因比較復雜,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盆腔靜脈瘀血綜合征、盆腔炎性疾病等都是引發痛經的因素,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檢查才可以確定原因。醫學專家建議,若生育過的女性還存在痛經癥狀,就應該到醫院接受正規檢查,明確是否是繼發性痛經,以及具體的病變部位,才可“對病下藥”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