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愛好者一定不會對這張圖片陌生——采耳!這是成都的著名街景,很多游客慕名而來,享受舒耳郎花式掏耳的服務。
霉菌性外耳道炎,又稱外耳道真菌病,個體發病程度不同,表現不同。多數人表現為耳部的瘙癢感,感染加重會出現粘性分泌物增加,并可有疼痛、聽力下降。查體常見到霉菌斑覆蓋外耳道及鼓膜。
掏耳勺、發夾、鑰匙以及不潔的棉棒,甚至是手指頭,還有前面提到的采耳用的工具,如果沒有消毒,都有可能沾染了真菌和細菌。頻繁的掏耳,破壞了外耳道皮膚屏障,致病菌更容易侵害耳朵。除了外耳道真菌病,外耳道炎(細菌感染)、外耳道癤腫也都與不良的掏耳行為有關。
治療霉菌性外耳道炎,請在專家建議下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真菌藥物。改變不良的掏耳習慣。耳道有自潔的功能,耳屎會隨著吞咽、說話等運動而排出外耳道,切忌頻繁掏耳。有必要清潔耳道時,比如游泳或者洗澡后耳道進水,請使用干凈清潔的棉棒。耳道異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