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在中醫中通常被歸屬為眩暈、頭痛等范疇,根據癥狀、舌苔、脈象可以分為不同的證型,包括痰濁中阻、肝陽上亢、瘀血阻竅等。
1. 痰濁中阻型高血壓會表現為咳嗽痰多、色白容易咳出,伴有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四肢無力、發沉)、頭暈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舌苔白滑,脈滑等。這種類型的高血壓多是由于脾胃損傷,以至于健運失司,水濕內停,積聚生痰,痰阻中焦,清陽不升(輕清的陽氣無法向上升),頭竅失養。對此,可選擇半夏白術天麻湯或升陽益胃湯等,化痰祛濕,健脾和胃。
2. 肝陽上亢型高血壓通常由于肝腎陰虛、陰不制陽,以致陽氣上擾導致的。肝陽上亢的高血壓會引起眩暈耳鳴、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等癥狀。對此,治宜滋補肝腎,平肝潛陽。可服用天麻鉤藤飲或鎮肝熄風湯等。
3. 瘀血阻竅型高血壓表現為頭痛、胸悶、氣短、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舌質紫暗等癥狀。治療多以活血化瘀為主。
請注意,以上中醫辨證及方藥僅作為參考,具體用藥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和醫生的建議進行調整。同時,如果確診高血壓,還請及時就醫并聽取醫生的建議和治療方案。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