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現便血,需要去醫院做以下檢查:
1. **體格檢查**:包括腹部觸診、全身體檢和肛門直腸檢查等,以觀察患者的整體情況和是否有腹部壓痛、腹部包塊、肛裂、痔、痿管、直腸指檢腫物等。
2. **血常規檢查**:檢測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以判斷便血程度和是否存在貧血。
3. **隱血試驗**:對于消化道出血每日在5~10ml以內者,無肉眼可見的糞便顏色改變,需用隱血試驗才能確定,稱為隱血便。
4. **凝血功能檢查**:包括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計數等,以幫助診斷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5. **胃腸鏡檢查**:是明確便血病因、部位和出血情況的首選方法,它不僅能直視病變、取活檢,對于出血病灶可進行及時、準確的止血治療。
6. **小腸鏡檢查和膠囊內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各段小腸的出血病變,對于不明原因的出血可選用此方法。
7. **放射性核素掃描或選擇性腹部血管造影**:必須在活動性出血時進行,適用于內鏡檢查(特別是急診內鏡檢查)及X線鋇劑造影不能確定出血來源的不明原因出血。
8. **X線鋇劑造影**:有助于發現腸道憩室較大的隆起或凹陷樣腫瘤,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期間不宜選擇該項檢查。
9. **腹部CT**:對于有腹部包塊、腸梗阻征象的病人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當內鏡未能發現病灶、估計有消化道動脈性出血時,可行選擇性血管造影,若見造影劑外溢,則是消化道出血最可靠的征象,可立即予以經導管栓塞止血。
10. **手術探查**:如果各種檢查不能明確出血灶且持續大出血危及病人生命,必須手術探查。有些微小病變特別是血管病變手術探查亦不易發現,此時可借助術中內鏡檢查幫助尋找出血灶。
以上便血去醫院檢查的基本步驟,具體的檢查項目可能會因患者實際情況而有所不同。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