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慢性唿吸系統疾病患者大多在冬季或氣候突然轉涼之時發作或加重。咳喘反復發作,耗傷肺氣,肺病及脾,脾失健運,聚濕生痰,日久腎陽虛損,命門火衰,此時更容易引起風寒等邪氣外侵,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反復咳喘,逐年加重,終年不愈。
冬病夏治是指對于一些在冬季寒冷的天氣中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特別是慢性疾病,在炎熱的夏季里進行治療,以減少其在冬季里發作的頻率,減輕其發作的嚴重度,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亦稱“反季節療法”,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人體處于長期與自然環境相統一的動態變化的調控中,故陽虛者,盡管四季均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的影響,人體陽氣處于年節律的峰值。陽虛有趨于好轉之勢,體內凝寒之氣也因此有易除可能,趁其勢而治之,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一方面借助夏季陽氣升發、人體陽氣有隨之旺盛之趨勢、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對陽虛者用補虛助陽藥或陰寒內盛者用溫里祛寒藥,以達到扶陽祛寒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為秋冬儲備陽氣,到了冬季陽氣充足,陰精斂藏而不外瀉,從而達到調整陰陽、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穴位注射和敷貼療法是冬病夏治的具體方法之一,是選用一些溫陽補腎的藥物在特定的時間(三伏天)對人體特定穴位進行注射和敷貼,從而達到預防、治療“冬病”的目的。“三伏”為人體皮膚溫濕度最大、毛孔最為開放之季,有利于藥物的吸收。
許多支氣管哮喘、老慢支和慢性咳嗽的患者通過穴位注射、敷貼治療,病情得到了緩解,有的患者發病次數減少,或發作程度減輕,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臨床研究報告已證實,接受上述方法治療的患者,實驗室指標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治療組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和淋巴細胞轉化率上升,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增強,灸貼起皰的皮皰液中IgA、IgG含量升高,血漿皮質醇含量增加,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數降低,說明經過“冬病夏治”,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加強。
冬病夏治也應根據病證的寒熱虛實等性質,并結合患者個體的體質狀態綜合分析而進行。一般而言,穴位注射和敷貼療法適應于大多數的慢性唿吸道疾患,如支氣管哮喘、慢支、慢阻肺、慢性咳嗽、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間質性肺疾病等。如果這一類患者出現陰虛火旺、痰熱、咯血以及皮膚過敏等情況,則不宜使用。
冬病夏治敷貼療法和穴位注射多年來因其操作簡便,有一定的療效而深受廣大患者歡迎,是目前治療哮喘、慢支、慢阻肺、慢性咳嗽較為理想的輔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