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起泡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體內濕氣過重:在拔罐時受到局部溫熱性刺激,體內濕氣會排出來,局部皮膚有小水泡。有時可發現罐壁上也會有小水滴,這也是體內濕氣過重的一種表現形式。
2. 留罐時間過長:拔罐時留罐時間因人而異,要根據患者自身的體質來決定拔罐時間,留罐時間過長,可導致局部皮膚出現大量水泡。
3. 濕熱或者寒濕證:拔罐后局部皮膚水泡特別大,顏色主要呈現白色,用手觸摸可發現周圍皮膚溫度升高,這可能是寒濕證;水泡不明顯,數量過小,而顏色主要以微黃色為主,周圍皮膚溫度較高,考慮是濕熱證表現。
4. 操作方式及耐受程度:拔罐操作不當,如留罐時間過長、力度較大、溫度較高,可能導致局部燙傷,從而產生水泡。另外,不同人群對于溫度的耐受程度不同,部分人群皮膚較敏感,角質層過薄,可能就會不耐受,特別是首次進行拔罐時,容易出現水泡,再次進行拔罐時可適當減少拔罐治療的時間,預防水泡再次形成。
請注意,以上只是可能的原因,并不意味著所有人在拔罐時都會起泡。如果起泡了,可以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處理。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