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寒,幾乎是女性所有疾病的“槍靶”。痛經?你一定是宮寒。胃寒發冷?你一定是宮寒。性冷淡?你一定是宮寒。于是順理成章的,各美容機構相繼推出“調理宮寒體質還您美好青春”的保養套餐,然而尷尬的是,中醫九種體質中根本就沒有宮寒。那宮寒到底是什么?女性常年痛經真的是宮寒引起的嗎?
宮寒是腎陽虛的癥候表現,而不是一種疾病
宮寒實際上指代的是中醫的一種癥候、表現。“大家所描述的宮寒癥狀,其實普遍來說跟腎陽虛是有所聯系的,比如說小便清長、夜尿多、還有白帶滯下清晰,就是比較白或多的、或者月經后期月經量少等。”也就是說,宮寒是中醫上所指腎陽虛的體現,
但老中醫也強調,它是一種癥候表現,而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如果要自我鑒別是否宮寒的話,可以看一下癥狀是否與腎陽虛相符,若是則可能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宮寒表現。
痛經全賴宮寒?這4種癥候也可能導致痛經
痛經是月經期和月經期前后出現的周期性下腹痛,常發生在月經前和月經期,偶然發生在月經期后數日內。下腹痛呈痙攣痛和脹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內側及肛門周圍。可伴有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全身或下腹部畏寒、大便頻數,劇痛時可發生虛脫。痛經程度依賴主觀感覺,無客觀標準,因此發生率不一。
很多長期痛經的女性常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認為痛經就是宮寒導致的。但是老中醫表示,不能這樣一言蔽之。因為按中醫來說痛經是大概分為兩大癥型,一是虛性疼痛,一是實性疼痛;一個是不通則痛,一個是不榮則痛。而除了腎陽虛會導致這種痛經之外,還有氣滯血瘀、肝郁氣滯、寒凝血瘀、濕熱郁結等都會導致痛經,所以痛經需要辯癥來治療,而不是說單純宮寒就引起痛經的。
宮寒吃什么好?
食物有寒熱性之分,因此在飲食上應注重分清寒熱。
1、女性最好少吃生冷食品,即使是在盛夏季節,也不能多吃。體燥、火氣大時適當吃一些可以,但要把握好尺度。
2、吃東西的時候,還可以先吃熱的食物,后吃涼的,如果順序顛倒,涼氣就會被熱氣順勢下壓到子宮,帶來傷害。
3、一些寒性食物,例如西瓜、綠豆、苦瓜等,要分季節,適當地吃。
4、另外,平時可以吃一些姜。姜可以化解寒性食物中的寒氣。冬季,還可以多吃些羊肉、狗肉補充陽氣。
除了飲食方面,女性要預防宮寒也應該注意生活習慣。盡量做到防寒保暖,在空調房里準備外套或披肩,不要讓自己的腰背部受涼。如果感覺受了涼,可以飲用一杯姜糖水,驅走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