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心理咨詢科 /抑郁癥

        當糖尿病不慎遇上抑郁癥,該如何應對?

        2018-04-09 18:30 閱讀:1792

        乍暖還寒時候,最是人體內分泌激素容易紊亂之時,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加容易受此影響,重者引發抑郁,造成不良后果。那么,當糖尿病不慎遇上抑郁癥,醫生和患者該如何應對呢?

        “糖尿病”與“抑郁癥”表面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兩者之間有著密切關系。臨床調查資料顯示:糖尿病人抑郁癥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1/2的糖尿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現。陽春三月,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多變,容易引起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是抑郁癥的高發季節。輕者可引起血糖波動及病情反復;重者甚至會釀成自殘、自殺的悲劇。因此,我們在關注患者血糖的同時,尤應提防“抑郁癥”。

        一、何為抑郁癥?它有哪些臨床表現?

        抑郁癥并非單純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組以情感持續低落為基本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思維遲鈍、行為遲滯以及各種軀體化癥狀。糖尿病并發抑郁癥的主要表現有:

        1、情緒低落,對什么都沒有興趣,占100%;

        2、思維遲緩、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等,占86%;

        3、不愿與親友來往,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常個人獨處,占85%;

        4、焦慮、擔心,占82%;

        5、睡眠障礙,早醒為其典型表現,占80%;

        6、性欲減退,66%;

        7、有疲乏、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秘等軀體癥狀者,占61%。

        8、有自殺念頭或行為。

        以上皆為抑郁癥的信號。如果以上幾條中,你有一條特別嚴重,或是數條同時出現的話,就應當引起重視了。

        二、為什么糖尿病人容易產生抑郁癥?

        抑郁癥的病因非常復雜,與家族遺傳、神經遞質代謝異常、社會心理因素、藥物因素(如利血平、氯丙咪嗪、強的松等)以及某些軀體疾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帕金森氏病等)等有很大關系。

        糖尿病產生抑郁的原因主要有:

        (1)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尚無徹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須長期控制飲食,終身應用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并需定期監測血糖,這些給患者帶來很大生活不便,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心理壓力大,悲觀情緒濃厚。

        (2)血糖一旦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內可能出現各種并發癥,并發癥的潛在威脅,很容易使患者產生恐懼、悲觀和焦慮的情緒,并難以自拔。

        (3)長期治療產生大量的醫療費用,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心理壓力會劇增。

        三、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有何危害?

        糖尿病與抑郁癥可以相互作用,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一方面,糖尿病會給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以及精神上的煩惱,而來自糖尿病并發癥(如失明、截肢、尿毒癥、心腦卒中等)的嚴重威脅則使不少患者背負上沉重的精神壓力。這些負面情緒不僅可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還可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皮質醇及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對胰島素產生拮抗作用,導致血糖升高,加速并發癥的發生。反過來,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會使病人更加悲觀失望,加重患者的抑郁狀態。重度抑郁除了可導致糖尿病病情加重以外,甚至還可能導致自殺等嚴重后果。因此,糖尿病病人的精神衛生問題,尤其是抑郁癥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四、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應如何治療?

        臨床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多著眼于糾正糖代謝紊亂,而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則往往被忽視。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糖尿病也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對糖尿病的發生、發展、療效、預后均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對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患者,在用降糖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給予心理治療。一方面,通過實施糖尿病教育,使病人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自身疾病,消除恐懼心理,解除思想壓力,積極配合治療;另一方面,要鼓勵患者多參加戶外運動和社會活動(如病友聯誼會),在各個方面對病人多加關懷,消除病人的后顧之憂和孤獨無助感,使不良情緒能夠得到及時的疏導和化解。對于癥狀嚴重的抑郁癥患者,還需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接受抗抑郁藥物(如百優解)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安县| 乌鲁木齐市| 西吉县| 沁阳市| 尼玛县| 江山市| 咸阳市| 新宁县| 锦屏县| 博野县| 昌黎县| 涟源市| 高陵县| 达州市| 武安市| 巴彦县| 包头市| 长丰县| 邳州市| 井冈山市| 永修县| 铜陵市| 民和| 札达县| 保山市| 罗源县| 民乐县| 苏尼特左旗| 永平县| 台安县| 乐昌市| 高台县| 桐城市| 岑巩县| 华池县| 临城县| 射阳县| 赣榆县| 锦州市| 辽中县|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