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好動、富有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然而寶貝過于調皮搗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寶媽們,趕緊來聽聽,兒童心理專家怎么說。
一年級學生康康的父母最近特郁悶,剛剛開學一個周,家長就被請到了學校。原來康康上課根本坐不住,不是扯前面女生的小辮子,就是把鉛筆盒弄得嘩啦啦響,甚至在教室里跑來跑去打斷老師講課。“太調皮,怎么批評都不聽。”老師的講述令康康父母大為惱火,回到家就給了康康一頓“胖揍”。然而挨打后的康康只“嗷嗷”哭了幾聲,就又折騰開了,一會兒拆玩具車,一會伸手去魚缸里撈金魚,沒一刻閑著,好像忘了剛剛挨過揍。
康康媽媽說,康康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特別“調皮搗蛋”,為此沒少挨打,但總是“記吃不記打”。康康患上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多動癥”。
兒童多動癥,也就是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發生于兒童時期,表現為同其年齡不相稱的,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沖動任性和情緒不穩及學習困難為特征的行為障礙性疾病。兒童多動癥是兒童精神科最常見的一種病癥,堪稱兒童精神障礙“第一癥”,發病率在2%--15%之間,且男孩發病率明顯高于女孩,男女之比約為3-9:1,絕大多數為7--12歲學齡兒童。
1、患有多動癥的兒童,一般在嬰兒時期就特別愛哭鬧,稍大一些后就不聽大人指令,吃飯要追著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常常破壞紀律。
2、像上課交頭接耳隨便講話、搖椅轉身、離位走動等小動作不斷,都是多動癥兒童常見的癥。癥狀輕的對自己喜歡的活動,如看電視、聽故事等尚能集中注意力,重者對任何活動都無法集中精神。
3、還有一部分多動癥兒童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表現為閱讀錯誤(跳行、漏字、漏行),左右分辨障礙,如將“6”認成“9”,將“b”認成“d”。
4、在快速翻手運動中,多動癥兒童多出現快速轉腕時動作笨拙;還有像閉目難立、扣紐扣困難等表現。
遺憾的是,許多老師和家長對多動癥認識不足,遇到孩子多動往往武斷地認為孩子在“調皮搗蛋”,從而采取訓斥、懲罰等方式,將“疾病”當成“毛病”來改,結果孩子挨了揍,“毛病”卻還在,家長抱怨孩子“屢教不改”,而孩子也白受了皮肉之苦和委屈。
文靜過了頭,也會是多動癥
葉子上小學一年級了,媽媽發現她在家寫作業、復習功課時,總是心不在焉的,周圍稍有一點兒動靜都會讓她分心,每次做作業都得爸爸媽媽花時間、費精力地看著才能完成,而且作業也總是錯誤百出。
媽媽跟班主任交流后得知,葉子在校上課時,雖然很守紀律,似乎也很認真地在聽課,但往往回答問題時,卻總是答非所問,不知所云,而且一堂課經常上到一半時,就開始走神了。
1、這也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表現,多動癥患兒不一定都多動。
2、這一類型的孩子平時并不表現為多動,而是與同齡兒童相比明顯注意力難以集中,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暫且注意力易分散,很容易因為外界環境的動靜而分心。患兒自我調節能力很差,不管給他安排什么任務都難以完成。
3、沖動型和混合型的多動癥比較容易發現,而注意力缺陷亞型孩子則因為看上去較為‘文靜’而常常被家長忽視。特別是女孩子,許多人認為女孩子文靜是正常的,因此更難以及時發現。
說到這里,有些寶媽急了:我的孩子有多動癥?我該怎么辦?
如果孩子調皮好動,千萬不要粗暴地予以訓斥和懲罰,應該聯系專業機構,通過一些專業測試進行診斷。對于癥狀較輕的多動癥患兒,如能早期發現并通過加強教育、改善家庭生活環境等措施,可以不用治療即可痊愈。但癥狀較重的患兒則必須及時進行專業治療。否則,延誤病情發展為成人多動癥,甚至其他精神疾患,問題就更加嚴重了。對多動癥患兒要做到不歧視厭棄,也不溺愛放縱;不過于苛求或限制患兒的活動,更不過分責罵和體罰。
對孩子的適宜行為,要及時給予鼓勵、支持和強化;而對于不適宜行為,則采取漠視或合理懲戒的方式。讓學校、家長和我們一起,為多動癥孩子提供一個科學合理、充滿愛與關懷的治療環境,讓他們愉快地接受治療,戰勝疾病,回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