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咨詢者,訴說自己有時會有一些重復行為,從而擔心自己患上了強迫癥。
這些重復行為究竟是正常行為還是強迫癥?
1.正常的重復行為出現時間短暫,且斷斷續續,有時有,有時無;強迫癥患者那些令人不快的想法或沖動總是反復出現。
2.正常人進行一些重復行為時,會表現得比較輕松,也不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而強迫癥患者至少有一種思想或動作被徒勞地加以抵制,并感受極大痛苦。
3.正常人的重復行為沒有“反強迫”心理,即不必從思想上主動克制那些強迫的內容;而強迫癥患者是源于內在的思維或沖動,而不是外界強加的。
4.正常人做出一些重復行為并不會感覺痛苦,也沒有治療的愿望;而強迫癥患者實施動作的想法會令其感到不快(單純為緩解緊張或焦慮不能視為真正意義上的愉快),不實施又會產生極大的焦慮。
由此可見,日常的重復行為不一定屬于強迫癥,要看這種行為是否已經達到病態的程度,是否有損害自我和社會生活的功能,以及是否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痛苦的體驗等。
通常來說,成人或小孩動作中帶有做作和重復性質,并從中感到愉快或者滿意的話都不是強迫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