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脂肪肝,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肥胖,認為脂肪肝是一種慢性疾病,但事實并非如此,脂肪肝也有急慢性之分。
在醫學上,脂肪肝按病因可以分為很多種: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快速減肥性脂肪肝、營養不良性脂肪肝、糖尿病脂肪肝、藥物性脂肪肝、妊娠脂肪肝、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最常見的以肥胖性脂肪肝為主,那急、慢性脂肪肝又咋區分呢?
急性脂肪肝
急性脂肪肝較少見,主要見于晚期妊娠——急性妊娠脂肪肝,是妊娠末期發生的以肝細胞脂肪浸潤、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腦病為特征的疾病,其發病率約為1/130000孕婦,通常發生在妊娠的第28~40周,以初產婦和雙胎妊娠多見,預后較差,再次妊娠時少有復發傾向。
該病起病急驟,臨床表現為疲勞、惡心、嘔吐、腹痛和不同程度的黃疸,伴或不伴有意識障礙或癲癇發作,并可在短期內發生進行性肝性腦病和腎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以及腦水腫、腦疝等。嚴重病例于數小時內死于并發癥,病死率最高可達60%以上。
急性脂肪肝會對人的生命造成較嚴重的影響,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病情可在短期內迅速好轉,而不遺留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等后遺癥。因此出現相關癥狀,應積極到醫院就醫。
慢性脂肪肝
慢性脂肪肝較為常見,多表現為大泡性脂肪變性,起病隱匿,多因長期的飲食不當、營養失調、大量飲酒等導致肝內脂肪堆積過多,病程漫長,好發于中老年,但根據近年來相關數據顯示,脂肪肝患者趨于白領、應酬一族。
臨床上脂肪肝早期并無明顯的癥狀表現,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隨著病情的發展,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惡心、嘔吐、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現象。病情嚴重者可有脾腫大、肝掌、腹腔積液和下肢水腫、電解質紊亂如低鈉、低鉀血癥等表現。
脂肪肝長期不控制飲食、不干預、不治療,后期很容易發展為脂肪性肝硬化。而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可恢復正常,不至于危及生命,去除病因及合理治療可以逆轉不留后遺癥。
脂肪肝不可怕,及早預防,及時治療
1、合理膳食
脂肪肝多是有吃引起,每日三餐膳食要調配合理,做到粗、細,葷、素營養平衡搭配,足量的蛋白質能清除肝內脂肪。
2、適當運動
每天堅持體育鍛煉,可視自己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達到適當的運動量,以加強體內脂肪的消耗。
3、慎用藥物
任何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過肝臟解毒,在選用藥物時更要慎重,謹防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絕對不能用,避免進一步加重肝臟的損害。
4、心情要開朗
“怒傷肝”,保持開朗的情緒,不暴怒,少氣惱,注意勞逸結合等也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