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臟疾病,是酒精性肝病中的一個分型。患者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臨床癥狀為非特異性,可無癥狀,或有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乏力、體重減輕等。
臨床表現
臨床上以肝腫大為最常見體征,其次為肝區痛及壓痛。少數患者可有輕度黃疸,實驗室檢查提示與膽道系統阻塞有關。重癥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腫,偶見脾腫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維生素缺乏表現,如周圍神經炎、舌炎、口角炎、皮膚瘀斑等。總之,酒精性脂肪肝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
B超下彌漫性脂肪肝可分為三種:
①輕度脂肪肝
②中度脂肪肝
③重度脂肪肝
01 戒酒
一旦發現酒精性脂肪肝,要求患者戒煙戒酒,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脂肪肝的最重要的措施,戒酒過程中應注意防治戒斷綜合征。
02 營養支持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需良好的營養支持,應在戒酒的基礎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飲食,并注意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K及葉酸。有時家人會刻意要求不讓患者吃肉,認為吃肉容易胖,會加重脂肪肝。其實,這里面存在認識的誤區。
學會善于吃肉
中國人膳食的脂肪來源有三:飽和脂肪酸 主要來源于家畜肉,尤其肥肉,動物油脂、奶油糕點和棕櫚油;膽固醇 主要來源于蛋黃、動物內臟、魚子、魷魚、墨魚;總脂肪 主要來源于肥肉、動物油和植物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優選瘦肉、牛、羊肉、去皮畜肉及魚。但是,吃肉要有“度”,應限制在每天75克以內。同時,要減少或避免肥肉、含皮畜肉、加工肉制品如肉腸類及魚子、魷魚和動物內臟等。蛋類,每周可食3~4個,最好去掉蛋黃。
03 藥物治療
如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或γ-谷氨轉移酶(GGT)輕度升高,可考慮應用藥物治療。S-腺苷蛋氨酸治療可以改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物化學指標;多烯磷脂酰膽堿對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防止組織學惡化的趨勢;甘草酸制劑、水飛薊素類、多烯磷脂酰膽堿和還原型谷胱甘肽等藥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護肝細胞膜及細胞器等作用,臨床應用可改善肝臟生物化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