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靜脈曲張”需要手術治療嗎?
精索靜脈曲張(以下簡稱精曲)——這個專業名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發病率較高,它在老百姓心中的知名度也逐漸上升。我們來給它下一個定義,即精索內蔓狀靜脈叢的異常扭轉、擴張、伸長。
根據歐洲泌尿外科學會(EAU)統計,精曲在正常成年男性中的發病率約為11.7%,即大約每10個成年男性中有1個患有此病。精曲95%為單側發病,絕大多數在左側,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15—25歲。患者常常會有疼痛不適的主訴,某些患者還會因此影響精液質量,導致生育能力低下。
有些患者被診斷為精曲后,由于對疾病認識不清,病急亂投醫,常常導致花費與取得的治療效果不成正比,甚至會影響心理,導致內心焦慮,影響生活質量。其實,患了精曲并不可怕,一些精曲不需要任何治療,它不會對您的健康構成影響。但有些精曲患者卻需要及時的治療。精曲的保守治療(吃藥、打針)效果通常不佳,往往需要手術治療。那么究竟什么時候該選擇手術治療呢?
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點。第一,伴隨同側睪丸的生長發育不良、萎縮,即長時間的精曲導致睪丸體積縮小;第二,男性不育癥患者中臨床檢查提示精曲的;第三,出現較明顯疼痛等不適的癥狀;第四,出現了睪酮水平降低或有性腺功能減退的風險。如果被診斷為精曲,同時伴有以上四方面情況中的一種或幾種,前往醫院就診時,醫生可能會建議行手術治療。
那么,具體有哪些手術方式可以供患者和手術醫生選擇呢?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腹膜后高位結扎手術;第二,腹腔鏡手術;第三,顯微鏡下手術。別看這三種手術的名稱不一樣,其實它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把患側曲張的精索靜脈給結扎了,使睪丸的靜脈血液通過旁路途徑回流,從而減緩患者疼痛的癥狀,改善精子的質量。
這三種術式的具體差別究竟在哪里呢?其實,我們根據手術名稱就可以非常容易地理解。腹膜后高位結扎手術,顧名思義,手術部位位于腹膜后,結扎血管的部位較高,而腹腔鏡手術,則指的是在腹腔鏡下找到精索靜脈血管束,進行結扎。雖然這兩種手術方式能夠結扎大部分曲張的精索靜脈,然而由于某些靜脈實在是太細小了,非常考驗手術醫生的眼力和操作技巧,一不留神,這些小靜脈就會成為“漏網之魚”,在手術中沒有被結扎,其后果可能會引起術后精索靜脈曲張復發。另外,在某些情況下,由于眼力和經驗有限,手術醫生不可避免地會把某些小淋巴管誤認為是小的靜脈,把淋巴管結扎,會引起睪丸淋巴回流受阻,造成陰囊水腫、睪丸鞘膜積液等一系列并發癥。而且在肉眼下很難分辨出精索動脈,一旦結扎了精索動脈,就有可能出現睪丸萎縮。接下來,著重介紹最后一種手術——顯微外科手術,它是目前精索靜脈曲張治療手術中比較推崇的一種術式,這種術式是在手術顯微鏡下結扎精索靜脈,保留睪丸動脈及淋巴管,相比較前兩種術式,顯微手術由于把手術視野放大了(根據需要可放大4-20倍),醫生能夠更清楚地發現一些細小的靜脈,予以結扎,并可以區分一些淋巴管和動脈,對它們進行有效的保護,避免它們被誤結扎,從而減少了手術的相關并發癥,患者術后恢復得更快,手術的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