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每一個新生命的哌哌墜地,都會給每一個家庭帶來新的希望和歡喜,能有一個健康的小寶寶是新晉爸爸媽媽們最大的愿望。但是在鄭大三附院小兒普外科會經常碰到焦急家長們帶著腹部脹如小鼓的新生兒來就診,這些爸爸媽媽們還未充分享受初為人父母的那份喜悅,就要和醫院打交道了。那么面對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腹脹,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哪些呢?
新生兒腹脹是新生兒時期比較常見的異常表現,可由多種原因所致:
(1)非病理性因素:新生兒在哭鬧或哺乳時可能吞下大量空氣導致腹脹,患兒體溫正常,面色紅潤,哭聲響亮,無嘔吐, 吸吮、吞咽反射好,僅腹部稍膨起,但腹軟、腹膨隆均勻、排氣排便正常,體重增長正常,對于這類腹脹應盡量避免新生兒哭鬧, 哺乳后抱直患兒, 輕拍背部并右側臥位30分鐘以上, 讓胃內空氣排出, 也可適當按摩腹部。新生兒胎糞排出延遲導致的胎糞性便秘可能也是導致腹脹原因,給以清潔灌腸后即明顯緩解。
(2)機械性腸梗阻:各種先天性的腸道畸形、解剖異常可以引起腸道梗阻。食物等不能正常通過,從而引起腹脹,并加重。多伴有嘔吐,嚴重者可使橫隔上抬,影響肺的活動引起唿吸困難。其中有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叫先天性巨結腸,由結腸遠端腸管肌層缺乏神經節細胞引起,患兒往往腹脹如鼓。如果出現此種情況,而就醫又不便時,家長可試行下述方法:可給于開塞露灌腸,在部分患兒能暫時緩解腹脹。但進一步治療需盡快就醫。其它的先天畸形還包括腸閉鎖、腸重復畸形、先天性肛門閉鎖等,如有手術指征的及早手術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3)新生兒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腦病:缺血缺氧導致機體在應激狀態下全身血流重新分布,胃腸道血管收縮,血流量明顯減少有關,隨著缺血、缺氧時間的延長,腸粘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及腸壁水腫,使腸蠕動減低,腸內容物淤滯,細菌繁殖及通透性改變等,導致腹脹。因此應盡可能去除一切引起新生兒缺氧的因素,保證適宜的供氧量。
(4)新生兒感染:各個部位感染導致菌血癥或敗血癥都可因細菌或病毒對腸道的作用而發生功能性腸麻痹、麻痹性腸梗阻或腸道產氣過多,腸道不能正常蠕動,會使液體、氣體滯留腸道引起腹脹。患兒常表現為發熱、煩躁不安、唿吸淺表、面色灰暗,腹部膨隆,腹壁皮膚緊繃、發亮及其他表現。因此當新生兒出現腹脹伴發熱等感染征象時應及時就醫,尋找病因,并及時治療。
因此,面對新生兒腹脹,爸爸媽媽們應做到密切觀察,正常新生兒的肚子是稍膨隆、柔軟的,大便一般為一天排2-5次,如果孩子的肚子越來越大,觸摸時感覺張力較高,腹部皮膚緊張甚至發亮,無大便排出或大便次數明顯增多時應予以重視,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