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性來說,痛經似乎很常見,如果你認為它只是生理期的正常現象而習慣地默默忍受,那就大錯特錯了。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生是沖任失調、胞宮氣血失和所致,與沖任、胞宮的周期性生理變化密切相關。經期或經期前后,沖任二脈氣血變化急驟,血海由滿盈而泄溢,此時致病因素可乘“虛”而入,使氣血運行不暢,胞宮經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則痛”;或沖任、胞宮失于濡養,發生“不榮則痛”。
由此可見,痛經是身體機能異常的信號,并不是萬千女性朋友應當忍受的必然現象:一味地忍受并不意味著“堅強”,而怕痛也不是“軟弱”的代名詞。下面,跟通桂舒元一起學習如何去呵護經期中的“她”吧!
合理飲食
月經期的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可適當食用一些行氣的食物,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還可適當吃些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少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盡量避免經期吃冷飲食、飲酒等惡習。而在非經期,也應做到平衡膳食、規律飲食。
注意保暖
“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體寒或外感風寒者常因寒凝血瘀而發生疼痛,這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引起痛經的原因之一。女性的體質容易受到寒邪侵襲,特別在冬季來臨,更需要注重保暖,以防感受寒邪而發生痛經。
勞逸結合
在緊張、快節奏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也多運動,時時推開窗看一看“窗外”,緩解因長時間工作帶來的身體上及精神上的壓力,并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及自我調節能力,抵御外邪入侵,減少發生痛經的可能。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不僅能充分利用經絡穴位的調節優勢,調和氣血,以最自然和諧的途徑緩解痛經,還能避免其他方式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常用的穴位如神闕穴和關元穴。神闕穴(即肚臍),聯系著人體的各經脈臟腑,可調節全身氣血陰陽,而關元穴(臍下三寸處),是體內“元陰元陽交關之所”;經常按摩或貼敷藥物這兩個穴位,對于調和氣血、緩解經期疼痛常有良好的效果。
適當運動
缺乏運動是現代女性都清楚地了解卻很少進行改變的一個不良習慣,適當運動,不僅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身體抵御能力,還能舒緩心情,維持身心的良好狀態,也是遠離痛經的一個關鍵因素。
保持心情愉悅
經期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不僅容易影響氣血運行而引起痛經,也會讓精神緊張,對疼痛更敏感。中醫說,“榮血生而經自行,須慎飲食,調七情,保神氣,庶可得生”,面對生理期的煩躁、情緒低落,我們并非無能為力:找個優美的環境散散步,與親友聚一聚,開心的事與大家分享,不開心的事也與大家一起分擔……與平時一樣保持心情的愉快,自然也就遠離了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