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五六歲的孩子來說,換牙可能比讓他們彈鋼琴、滑旱冰、學算術更重要。因為,新長出的恒牙幾乎要伴隨他們一生,且關系到飲食、面貌,甚至心理。
換牙期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孩子今后的牙齒是否整齊、美觀。因此,做父母的在此期間應對孩子加強護理,糾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
一、用嘴唿吸
兒童因感冒而誘發鼻炎、鼻竇炎、扁桃體等疾病,這些疾病的急性炎癥過后往往會遺留下慢性炎癥,孩子因為用鼻唿吸不是很通暢,所以就慢慢地養成了用嘴唿吸的習慣。
這些兒童習慣了張口的唿吸,長期下去會造成上前牙向前突出、上下嘴唇外翻,閉口時能露出外突的上前牙(醫學上叫開唇露齒);上顎部不正常,高且牙弓窄;兩側后牙之間的橫向距離窄,后牙伸長。形成閉口時上下前牙及嘴唇不能完全封閉和長面畸形。
家長發現孩子用嘴唿吸時要努力糾正,糾正困難的可到醫院做一個簡單的糾正器來幫助兒童改掉口唿吸的習慣。
二、習慣性吐舌
有的兒童在換牙時,總愛用舌尖舔松動的乳牙或新萌出的恒牙,因而養成吐舌的習慣。還有的孩子有慢性扁桃體炎、慢性咽喉炎等疾病,為了使唿吸道暢通、喘氣痛快,常將舌前伸出而引發吐舌習慣。
經常吐舌的兒童,常將舌尖放在上下牙之間,造成上下前牙像扇子一樣向前散開。由于舌頭向前伸,帶動下頜骨向前,有的兒童還可能形成“地包天”,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習慣要教育其改正。有咽、扁桃體疾病的要積極治療,兒童實在改正有困難的可到醫院做一個舌習慣矯正器。
三、忌咬嘴唇
經常咬嘴唇的兒童,如果是經常吮吸上唇,則下頜前伸,上嘴唇唇肌的張力大,妨礙上前牙部位的發育,易形成前牙反頜—“地包天”。如果經常咬下唇,則上前舌側的壓力大,使上前牙前突;下前牙唇側的壓力大,使下前牙牙內傾,妨礙下前牙部位的發育,易形成深覆頜—“天包地”。不只是咬嘴唇,咬鉛筆、咬被單、啃指甲等習慣都不好,也可以造成經常咬物部位的牙不能咬合。
家長發現這些孩子有這些不良習慣,應向孩子講清楚道理,調動孩子自身的積極性,自行改正這些不良的口腔習慣,對于改正十分困難的,可以到醫院去做破除不良習慣的矯正器。
四、忌用一側牙齒吃飯
一些兒童或成人因為一側后牙齲壞疼痛末治療或一側牙為殘根、殘冠而只用建側咀嚼,醫生上稱為偏側咀嚼。長期偏側咀嚼會引起什么后果呢?
兒童因為還處在生長發育期,偏側咀嚼的危害比成人還要大。吃東西總用一側(功能側),則該下頜骨和咀嚼肌群發達。而不用的一側(廢用側),則下頜骨和肌肉發育不足,這樣會造成面部兩側不對稱,下巴頦偏向一側,嘴里上下牙之間的相對咬頜關系也不正確。偏側咀嚼妨礙了兒童頜面及牙咬合系統的發育和正常功能,形成面部畸形—偏側畸形。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偏側咀嚼要立即糾正,糾正的早是可以避免畸形的,已經發生畸形的就只能去醫院矯正了。
五、忌食物做得精細
食物做得精細、飯菜都做得很軟、很細膩,那么孩子在嘴里就不用費頸兒咀嚼。而面部上下頜骨及牙的發育是要靠生理性咀嚼刺激的,缺少咀嚼刺激就是缺少生長的動力,就會造成上、下頜骨的發育不足。骨頭發育不足使牙齒在骨頭上排列擁擠,造成牙列不齊。很多孩子到了換牙的時候,乳牙不掉,致使恒牙長歪也是因為食物太精細了。
考古發現,北京猿人的頭顱骨上牙齒排列得很整齊,并且連智齒的位置都非常正,還沒有一個齲齒。只是因為那是人類的食物很粗糙。可見飲食對兒童面部和牙齒的發育影響之重大。所以還是讓孩子遠離那些細軟的甜食,不要把飯菜做的太精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