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體質(zhì)如何調(diào)理?

        2017-12-19 15:48 閱讀:4761

        中醫(yī)講,人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 ,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 。大病都是由小病一步步積累而成的,從虛到癌也就這幾步,你的身體到了哪一步,對照看看,早點阻止它往下一步發(fā)展!

        1、“虛”的感覺是怎么樣?

        “虛”的體質(zhì)是感覺“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

        體虛最大的兩個原因就是:一、生活習(xí)慣不好;二、壓力大。比如一個人經(jīng)常晚上熬夜,很晚睡覺,或者睡眠不好,那第二天就容易疲勞;一個人的工作或生活壓力大,經(jīng)常超負荷運轉(zhuǎn),經(jīng)常很煩惱,情緒不好,就容易讓身體疲勞。

        而讓身體經(jīng)常處于這種疲勞狀態(tài)中,我們的器官機能就開始下降,我們的體質(zhì)就這樣開始變“虛”。

        2、“寒”的感覺是怎么樣?

        “寒”的體質(zhì)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diào),晚上睡覺感覺冷”等。如果一個體虛的人,平時生活中也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jīng)常吹空調(diào),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體質(zhì)受“寒”,特別是現(xiàn)在女性要風(fēng)度不要溫度,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3、“濕”的感覺怎么樣?

        當(dāng)我們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地,就容易進入“濕”氣階段。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就像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重、不舒服。

        特別注意:寒濕氣容易進入我們身體的5個主要通道。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等癥狀;

        ②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癥狀;

        ③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盆腔,特別是女性,當(dāng)盆腔內(nèi)的“寒濕氣”過重時,就容易引起各種婦科疾病,比如:婦科炎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血不暢、痛經(jīng)、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等。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就好比我們把一塊木頭放在一個陰暗潮濕的地方,這塊木頭很容易變質(zhì),發(fā)霉,長蘑菇等;女性的子宮,卵巢若長期放在這樣一個“寒濕”的盆腔環(huán)境中,女性婦科就容易出現(xiàn)各種病變,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

        ④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癥狀;

        ⑤腳底的“涌泉穴”

        從“涌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guān)節(jié)酸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等癥狀。

        4、“凝”的感覺怎么樣?

        當(dāng)體內(nèi)“寒濕氣”的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xiàn)“凝”的現(xiàn)象。“凝”的意思是循環(huán)慢和代謝慢,表現(xiàn)為身體容易酸,痛,不舒服。

        5、“瘀”的感覺怎么樣?

        “瘀”的時間長,易出現(xiàn)阻塞,身體易酸痛、麻木、脹痛,甚至渾身不舒服,而且如果通過刮痧疏通,痧點會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的感覺怎么樣?

        “阻塞”時間長了,就容易生病,與“腐水不流”是一個道理。每個人的生病情況不一樣。

        7、“瘤”的感覺怎么樣?

        其實,長“瘤”不可怕,怕的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容易變異,形成癌病。

        8、“癌”的感覺怎么樣?

        發(fā)展到了“癌”,就很嚴重了,這時就不能再等了,應(yīng)及時就醫(yī)。所以,寒濕體質(zhì)是萬病之源,因為體質(zhì)“虛弱”的人,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的身體。

        當(dāng)人體因各種原因感覺疲勞時,就可以通過排寒濕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fù)體力,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及時阻止寒氣進入我們體內(nèi)。中醫(yī)講:虛則補,寒者熱之。為避免風(fēng)寒,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以上五大穴位,以及胸背腰腹足底等身體部位!

        寒濕體質(zhì)如何調(diào)理?

        寒濕體質(zhì)如何調(diào)理,相信是不少人關(guān)心的。下面教給大家最簡單的兩個方法,無論你的身體到了哪一步,都能有效改善并阻止身體向更壞的方向發(fā)展。

        第一招:泡腳補氣血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jīng)都匯集于此:足少陰腎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腎生血、肝藏血、脾統(tǒng)血。泡腳可以活血化淤,疏通腎、肝、脾三條陰經(jīng)。身體內(nèi)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循環(huán)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

        寒濕在充足的血液、流動暢快的血流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了寒濕,就不會出現(xiàn)這疼那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

        泡腳加點料,效果更好。加生姜、陳皮、薄荷,可以緩解脾胃虛,達到暖脾胃,祛濕邪的功效;加白芍、益母草、當(dāng)歸,可以緩解手腳冰涼,起到活血的作用;加干姜,可以緩解風(fēng)濕骨痛、怕冷怕涼,因為干姜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加黃芪、透骨草、伸筋草、花椒,可以緩解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陰虛所致),花椒可以祛濕,黃芪可以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fā)揮藥力。

        第二招:飲食祛寒,常喝薏仁茶

        常吃辛辣、溫?zé)岬氖澄锟梢造詈顫瘢羰求w內(nèi)濕氣重,這種寒濕體質(zhì)的調(diào)理辦法以祛濕為主,不妨多喝薏仁茶。

        具體做法:買來薏仁,炒的時候最好用受熱比較均勻的鍋,不容易煳,如果是濕的直接炒的話,會有一些粘鍋,火不要太大,并不時的翻動,讓薏仁的潮氣慢慢散盡;等沒有水汽的時候,把火調(diào)小,不停攪動,防止炒煳。慢慢的就會聞到一股米香,取一粒薏仁,用手指碾,感覺發(fā)脆,能碾碎,就炒好了。

        飲用:一個茶袋可注入200毫升的水,水溫控制在80度左右。沖泡3分鐘后即可飲用。待每次喝剩三分之一時即可蓄水,薏仁茶不要泡得太濃,避免影響胃液分泌,忌空腹喝。如果薏仁茶是茶袋,那么沖泡3次即可,沖泡3次營養(yǎng)成分已經(jīng)被溶解得差不多。薏仁茶可長期飲用,祛濕效果非常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阿克陶县| 偏关县| 渝中区| 武乡县| 白玉县| 灌云县| 苍南县| 庄浪县| 大厂| 农安县| 厦门市| 平武县| 德江县| 南岸区| 临武县| 昌邑市| 尚志市| 冀州市| 兴山县| 准格尔旗| 深泽县| 天气| 册亨县| 河南省| 呼玛县| 晋宁县| 淮北市| 桃园市| 安丘市| 汽车| 林甸县| 南岸区| 叶城县| 永新县| 彝良县| 秦皇岛市| 曲水县| 德令哈市| 扶余县|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