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糖尿病的患病率確實比較高,加上宣傳比較廣,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再忽視這一疾病,但另一個極端出現了:他們過分恐懼疾病,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無比擔憂,結果不僅情緒不佳,甚至帶來一些心理、情緒上的障礙或疾病。
糖尿病患者心理問題普遍存在
西方社會的心理醫生和牙科醫生的地位同等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家庭結構、人際關系、社會交往和工作性質的變化,自閉癥、抑郁癥和精神病的患者越來越多。
從一些流行病學調查中也發現,這種糖尿病與憂慮、抑郁共病的現象非常普遍,近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憂慮、抑郁狀態,有些人甚至程度非常重。許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前后判若兩人,面對疾病焦慮不安、憂郁不振,甚至由憂慮、抑郁的情緒狀態,發展成一個焦慮癥,抑郁癥患者。到了這個地步,不僅需要專業的心理干預和治療,不良的心理和情緒狀態,會讓血糖更加難以控制,也會增加血管病變的風險,從而加快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并發癥的到來。
出現心理問題如何應對?
糖友一旦合并了焦慮或抑郁,應該采取什么應對措施呢?
1、心理治療
糖友平時應多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做到對病情心中有數。應找到一位自己信任的醫生并長期就診,從醫生那里接受科學的指導和積極的心理暗示,這對緩解情緒很有幫助。如果心理問題嚴重,癥狀長期持續,那就有必要去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2、戶外運動
戶外運動對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非常有幫助,可使人精神飽滿、體力充沛、情緒高昂。運動形式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如瑜伽、快走或騎車都可以,宜動靜結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穩定、規律的運動習慣能夠有效幫助糖友增強體質,控制血糖,從而在心理上減少對疾病的疑慮和擔心。
3、家庭社會支持
人是有社會屬性的,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非常重要。退休在家的老人容易孤獨,可以參加各種興趣班或活動,跳跳舞,唱唱歌,走出家門,結識新朋友,享受與他人交往的樂趣。家人也要多給患者信心和關心,讓患者覺得被愛、被重視,這種感覺對緩解情緒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