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數九寒天,還是炎熱的夏季,總感覺手腳冰涼;比別人怕冷,穿再多也無濟于事……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都被“體寒”所困擾。除了疾病原因,飲食中出現“短板”可能也會引起“體寒”。《生命時報》特邀營養專家,教你驅散體內寒氣,變身“小火爐”。
中醫認為,寒性體質是由于身體內部陰氣過盛,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而呈寒性。所以,我們首先可以從飲食入手,看看我們的飲食中缺了啥?
第一,蛋白質是否充足。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表示,臨床發現很多女性,特別是減肥期間,蛋白質攝入嚴重不足,而蛋白質與肌肉量多少、血紅蛋白的合成、氧氣的運輸都有直接關系,吃的不夠就容易導致體質虛弱、抵抗力差、怕冷。而且,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指由于進食本身而引起能量消耗額外增加的現象,以體溫的形式表現出來)最高:為20%~30%,對于升高體溫最有幫助。
成年女性每天蛋白質推薦攝入量是55克,男性是65克。其中,優質蛋白最好能占總蛋白的30%~50%及以上。優質蛋白質的最好來源就是魚、禽、蛋、肉、大豆、奶等。反觀自己的飲食,這幾類食物是否每天都吃,而且吃夠量了?例如,平均每天40~75克魚蝦、40~75克畜禽肉、一個蛋、一袋奶、一把豆,便可以攝入40克左右的優質蛋白質。所以,建議一日三餐一定要合理安排,牛羊瘦肉、魚蝦、豆制品、牛奶、蛋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最好都能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