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在治療咳嗽的療法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西醫的鎮咳藥種類較多,按其作用部位分兩大類,中樞性鎮咳藥及外周性鎮咳藥,西藥鎮咳藥起效快且效果明顯,但同時伴有明顯的副作用,吃藥后人會感到昏昏沉沉。很多人一旦出現咳嗽就立馬用鎮咳藥,這種做法并不可取。
中醫治療咳嗽會從尋找咳嗽病因著手,先辨清引起咳嗽的原因再對癥使用止咳化痰的藥,副作用相對小一些。
咳嗽的用藥誤區
濫用抗生素
咳嗽最常見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禍首多是病毒。抗生素類藥物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對病毒無效。咳嗽時濫用抗生素非但改善不了癥狀,反而會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當真正發生感染時,藥物就有可能失去療效。
一藥百治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醫學將咳嗽熱咳、寒咳、傷風咳嗽、內傷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藥也有寒、熱、溫、涼之分,不對證下藥,則無法達到止咳的療效。例如川貝止咳露、強力枇杷露偏寒,不適合風寒咳嗽者服用。
用藥不及時
很多人認為咳嗽不用治療,扛一扛就過去了。其實,如果在咳嗽發生的起始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使咳嗽頻繁發作,導致咽喉疼痛、聲音嘶啞、胸痛等。對于感冒咳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采用合理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