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學家經研究揭示了抑郁癥易感基因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作用,以及抑郁癥的發病原理,從而進一步發掘了人類抑郁癥的“基因密碼”。
抑郁癥是困擾人類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早期的雙生子研究和領養研究證實,抑郁癥是由遺傳因素與外界環境共同作用的一種疾病。近年來,隨著研究手段的不斷成熟以及樣本量的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抑郁癥易感基因被報道出來,然而絕大多數易感基因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作用仍不甚清楚。
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精神疾病易感基因均可以影響腦結構的變化,而這種效應無論是在病人中還是健康人群中均存在。
有鑒于此,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員實驗室博士李明通過與復旦大學馮建峰教授實驗室合作,對來自昆明的包含278個健康個體的人群進行了腦部結構的核磁共振掃描,并在全腦范圍內分析了抑郁癥易感基因——SLC6A15基因與腦區結構變化的關系。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SLC6A15基因區域的一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與大腦中部扣帶回體積顯著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