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年來熬夜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但依舊無法阻擋年輕人習慣于熬夜的步伐。
加班、學習、娛樂、失眠……不睡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熬夜已成為國人生活 “新常態”。
2015年,《全球睡眠報告》顯示,中國人每天上床睡覺的時間為0點32分。夜晚成為不少年輕人難得的休閑放松時段。
雖然0點以后才算深夜,但從內分泌角度來說,23點后睡覺就算熬夜。
人體自我修復活動大都在凌晨3點以前進行,因此23點~3點這段時間的睡眠質量尤為關鍵。過了這段時間,補睡再長時間,都難以彌補熬夜帶來的損失。
長期熬夜的7重風險
1、皮膚受損
皮膚在22點~23點進入保養狀態,長時間熬夜,人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就會失調,使皮膚干燥、彈性差、晦暗無光,出現暗瘡、粉刺等。
2、超重肥胖
人在睡覺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做“瘦體素”的物質。長期熬夜會影響瘦體素分泌,不利于脂肪分解。
3、記憶力下降
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在夜晚保持興奮,到了白天就會變得疲憊,從而出現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時間長了,還會出現神經衰弱、失眠等問題。
4、心臟病風險高
長期黑白顛倒的人,不僅脾氣會變壞,內臟也得不到及時調整,使心臟病的患病幾率升高。